史國粟特人:史思明,史定方,史朝義,史朝清等。
何國粟特人:何千年,何思德,何令璋,何元辿,何數(shù)等。
康國粟特人:康阿義屈達干,康節(jié),康杰,康沒波野,康文景,康孝忠等。
曹國粟特人:曹閏國、曹將軍等。
石國粟特人:石帝廷等。
奚人:李日越,李寶臣(張忠志),李歸仁,李欽湊,張孝忠等。
契丹人:王武俊,孫孝哲,李懷仙(契丹化鮮卑人),李立節(jié)等。
突厥:阿史那承慶,阿史那從禮等。
幽營雜胡:蔡希德,劉龍仙,李獻誠(靺鞨)等。
其余的九姓鐵勒、同羅、靺鞨、室韋、幽營雜胡、六胡州等胡將數(shù)不勝數(shù)。
后世很多人只看名字,以為是漢人,實際上在萬邦來賀的年代,胡人改漢姓極多。
特別是那些姓李的胡人,都知道其姓李的淵源。
當然,安祿山麾下許多蕃將都是漢化胡人。
胡人雖勇猛,但除了史思明、蔡希德等,能統(tǒng)兵大戰(zhàn)者不多。
所以安祿山以漢人為帥,胡人為將。
形成屬于他的軍事格局。
潛于諸道商胡興販,每歲輸異方珍寶,計百萬數(shù),每商胡至,則祿山胡服坐重床,燒香列珍寶,令百胡侍左右,群胡羅拜于下,邀福于天,祿山陳盛牢,諸巫擊鼓歌舞,至暮而散。
安祿山還利用信仰,去籠絡胡人的心,使他們在宗教上,向他靠近。
此次叛軍南下,安祿山以驍將田承嗣為前鋒兵馬使,率領前軍騎兵先行。
又讓奚族義子李寶臣和孫孝哲為副,為大軍開道。
安祿山制定夜間行軍,黎明吃飯的軍規(guī),使大軍日行六十里。
前鋒很快就進入上谷郡。
這里是安祿山的地盤,早就被控制。
叛軍長驅(qū)直入,進入博陵。
有縣卒發(fā)現(xiàn)異常,問邊軍為何入郡縣,田承嗣聲言奉密詔鏟除楊國忠,清君側(cè)。
郡兵想讓叛軍等候,卻慘遭叛軍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