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在位時間雖長,但他從來沒去過江南、嶺南,根本不清楚那里的情況。
甚至到了天寶年間以后,他的活動范圍只剩下咸陽、驪山這一帶,連洛陽都不去了,也不知曉兩京古道的百姓生活。
武功有了不假,但他認為國家越來越繁榮,純屬臆斷。
隨著李瑄罷相,楊國忠拜相后,豪強大族不甘心常平新法的實施,已經(jīng)變成巧取豪奪了。
常平新兵幾乎已經(jīng)成地方上的“郡兵縣卒”,楊國忠雖然顧慮楊玉環(huán),沒有罷免常平新兵指揮使廖崢嶸。
但他選擇削弱常平新兵,使他們失去監(jiān)察地方官吏的權(quán)力,也使得豪強大族肆無忌憚。
將幾年前的壓抑,全部釋放。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詩可是這兩年出現(xiàn)的。
“七郎在西面,那里的山河和大唐有何不同?”
酒酣耳熱的時候,李隆基向李瑄詢問西域之事。
“回圣人,相比于大唐,那里肯定是貧瘠的。無法誕生像圣人一樣的明君。臣在西征的時候獲得一些金銀珠寶,他們的寶物也奇形怪狀,沒有我大唐的雅致,只是現(xiàn)在還在運輸至長安的路上?!?/p>
李瑄向李隆基回道,順便說起戰(zhàn)利品的事情,讓李隆基心里有底。
“七郎有心了,我也想看看最西面的寶物也何不同!”
李隆基對天下貢獻的奇珍異寶一向有興趣。
“臣不會讓圣人失望,今后會為圣人帶回更多寶物?!?/p>
李瑄拱手說道。
“昨日袁思藝是不是對七郎無禮了?”
李隆基又突然問出這句話。
“昨日的中官,確實有些出言不遜,臣也不知是何緣由?!?/p>
李瑄佯裝不知情地回答。
“邊令誠賄賂袁思藝,讓他挑撥我與七郎的關系。說是沒有親自迎接七郎,讓七郎不悅?!?/p>
“七郎如何看待?”
說出這句話,說明李隆基心有疑慮,明明是袁思藝挑撥離間,但一覺醒來,李隆基卻耿耿于懷。
旁邊一直默不作聲傾聽的楊玉環(huán)心中一緊。
但她沒有立刻說話,從容地為李隆基和李瑄斟滿酒。
“臣讀《左傳》的時候,每每讀到《天王狩獵河陽》,都非常氣憤。按照禮制,大夫有朝見周天子的職責,怎么能讓天子屈尊,前往諸侯國會見諸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