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不考慮倉庫的負擔,每年收取這么多絹錢稅收,足夠他揮霍。
更何況還有楊國忠為李隆基“搞錢”。
楊國忠精通算術(shù),他心中在合計左武庫和右藏庫的捐錢數(shù)量。
左藏庫和右藏庫都是太府寺下轄部門,左藏庫主要接收租賦收益,而右藏庫則負責接收地方郡縣給中央的貢品。
不僅是長安,在洛陽也有左武庫和右藏庫。
楊國忠為表示自己的能力,在他拜相后,將左武庫的糧食,全部換成絹,并帶著李隆基參觀,使李隆基龍顏大悅,深信楊國忠的能力。
至此,李隆基揮霍無度。
殊不知,此時的收入,已比李瑄拜相的時候減少不少。
在天寶八載,李瑄任宰相的時候,天下諸色米一億一千八百六萬二千七百二十石。和糴二百一十三萬九千五百三十石。
為歷史之最!
此時大唐雖有不少淪為農(nóng)奴,或為黑戶,但依舊有上千萬戶家庭納稅,是唐初的四倍。
加上開元的積累,才有大唐的富庶。
但萬事萬物,一旦規(guī)律被破壞,就不復存在。
去年的時候,大唐的稅收一千零十七萬貫。
要支撐整個國家的朝廷命官俸祿、補給地方的軍餉,以及國家各種用度。
李隆基一下就獎勵軍隊一百萬貫,加上眾多絹的賞賜。
今年絕對入不敷出,但老本足夠吃。
最關(guān)鍵的是,虢國夫人一個豪宅,號稱費錢二百萬貫,雖然史書有夸張的成分,但五楊的奢靡無度是一定的。
最終,經(jīng)過楊國忠的計算了,順著李隆基的心意,為安西北庭將士準備絹錢賞賜。
只要心黑,對楊國忠來說,缺錢的時候很容易搞到。
他不求名垂千古,明白自己身后的評價肯定不太好,要早早享受權(quán)力,不管民間疾苦,洪水滔天。
一聲退朝,李隆基滿意地離開。
百官們下次再見,已不知是什么時候。
年輕的時候,李隆基告誡自己要勤加政務,夙興夜寐。
開元后期,李隆基剛開始缺席早朝的時候,還不好意思。
到天寶中后期,李隆基把不上早朝當做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