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后,人們?yōu)榱藚^(qū)分同樣為羅馬帝國的神圣羅馬帝國,才將東羅馬帝國改為“拜占庭”。
雅穆克河畔之戰(zhàn),也是羅馬帝國的分水嶺,打斷了羅馬帝國的復興之路。希拉克略無緣“大帝”之稱。就像李隆基一樣,少活幾年在歷史上的地位呈幾何倍數(shù)上升,不至于晚節(jié)不保。
費薩勒·阿拔斯用這場戰(zhàn)斗比喻,是把即將到來的“河中大戰(zhàn)”,看作是黑衣大食的崛起之戰(zhàn)。
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總能鼓舞人心。也表明費薩勒·阿拔斯的自信。
“還是要多聽聽你們的意見,在逆境之中,我大食人的勝利不在少數(shù)?!?/p>
大埃米爾終于重新恢復自信。
更多的是,對戰(zhàn)勝大唐的軍功的向往。
誰不想成為下一個“安拉之劍”呢?
“元帥,昔日無往不利的馬甲,騎兵之戰(zhàn),已成累贅!避免再次被大唐騎射戲弄,當放棄馬甲,只披鐵甲上陣。狹路相逢勇者勝!”
費薩勒·阿拔斯再次向大埃米爾提出建議。
“好,放棄馬甲!”
這一次,大埃米爾毫不猶豫地同意。
大食為波斯式的呼羅珊具裝鐵騎,這種馬甲非常沉重。
以前波斯帝國的對手經(jīng)常是松垮的亞麻或棉布衣料的步兵。
這種在具裝鐵騎面前,如同玩具。
今時不同往日,唐軍輕騎更靈活,大食用具裝鐵騎沖擊,唐軍只要不傻,就不會與之對碰。
半個時辰后,大食騎兵在一處地勢較高的原野停下。
他們能憑借地勢,迅速俯沖而下。
原野廣闊,別說是步兵,即便是騎兵,也十分難堵截。
大食的近衛(wèi)騎兵在這里食用攜帶的肉食,用大麥喂馬。
大埃米爾聽從費薩勒·阿拔斯的建議,進行一場熱血激昂的喊話,調(diào)動士卒們的斗志。
斬擒天將軍,奏為總督的話,依然作數(shù),并對殺死唐軍,有明確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