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里率安西、北庭軍、葛邏祿、拔汗那、粟特等國士兵先行一步,除了拿下這些戍堡以外,是讓大食探查到唐軍的虛實。
用以迷惑呼羅珊總督。
大唐還有一部主力為中軍,由經(jīng)略軍、長城路、安西諸國三千精騎、突騎施五千騎兵組成。
這三萬多騎兵,在關鍵時刻可以一槌定音。
當然,封鎖消息,確保中軍過千泉古道之前,不被大食的探馬發(fā)現(xiàn)。
兩軍間隔,大概三十里左右。
唐軍將物資放在戰(zhàn)馬上,人牽著戰(zhàn)馬,走在冰雪還未消融的山壑間。
唐軍也有戍堡控制在千泉險要之地,以堵截大食的探子。
大唐兵馬到那里之前,大食一定不清楚唐軍的底細。
千泉古道,峰回路轉,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安西北庭的將士們艱難跋涉,每一步都似有千鈞之重。
特別是有些險峻的地方,需要從山道上通行,車無法通過,只能馬和駱駝馱運,并且最多只能容一匹馬通行,一個不慎,就會滑落山溝中,險象環(huán)生。
大食運糧的時候,都是馬和駱駝,甚至人力一點一點馱過去。
大唐也需要如此!
安西北庭、葛邏祿等,就有幾名士兵不慎跌落,還有幾名因馬受驚無法控制摔下山崖,為國捐軀。
這些都以戰(zhàn)死記錄!
所以通過西域的道路,一定要盡快打通。
最起碼車子能夠通行。
縱然行軍之路崎嶇難行。將士們冒著危險,汗流浹背,疲憊不堪,卻依舊咬牙前行,只為戰(zhàn)功和榮耀。
有李帥帶領他們,翻過這險峻,必然能獲得勝利。
李瑄下令士兵不疾不徐。
盡可能地慢行。
同時,派遣岑參前去視察,輪到經(jīng)略軍過的時候,李瑄目睹將士們用數(shù)日時間過去山道,他才小心通過。
懦弱的邊令誠怕得要死,他讓前后數(shù)十丈不得有馬匹。害怕馬匹受驚后,牽連自己,從山上掉下去。
在小宦官的攙扶下,邊令誠每走一步,都瑟瑟發(fā)抖。
他心中恨死李瑄了!
好在最終有驚無險,加上輔助人員、隨軍奴仆,共九萬人在李瑄的調度下,翻過最險要。
險峻的山路通過以后,千泉地區(qū)就較為好走。
兩百多里都是平曠的原野,和之前的崎嶇形成鮮明的對比。
千泉地區(qū)在百年前是西突厥可汗的避暑勝地,在這里狩獵瀟灑。
經(jīng)過近二十天的長途跋涉,他們現(xiàn)在距離碎葉城四百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