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忘減輕安西的負擔(dān),把屯田做到位。
這幾年,他們在青海伏俟城外開墾荒地二十大屯。
相信在西域也能做到。
……
在李瑄與車神塞交談的時候,李嗣業(yè)觀覽這支取代赤水軍,被譽為“天下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
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的檄帖一出,把不知情的葛邏祿諸部酋長嚇得肝膽俱裂。
他們葛邏祿怎么敢南下進犯大唐呢?
葛邏祿一直在金山(今阿爾泰山脈)以南游牧,最多到達伊麗水流域,北庭安西與其接壤,僅以瀚海軍和天山軍的實力,足以對抗葛邏祿。
于是,葛邏祿諸部酋長上請施利葉護,向大唐解釋清楚。
但施利葉護為防止走露消息,故而隱瞞麾下諸部,并聲稱已向安西都護府傳達信件,解除誤會。
同時,施利葉護發(fā)動族中兩萬輕騎,聚集在金山南。
葛邏祿諸部的百姓,趕著馬牛羊,開始向西遷徙。
大有與大唐對抗shiwei的趨勢。
一個多月后,大唐兵臨天山,已經(jīng)聚眾準(zhǔn)備前往金山征伐。
雙方劍拔弩張,似乎已經(jīng)無法調(diào)解。
施利葉護“無奈”之下,派遣多名輕騎,向正在怛羅斯河一帶駐扎的大食求援。
怛羅斯河一帶的大食將領(lǐng)為齊雅德·伊本·薩里,他是呼羅珊總督麾下第一大將。
齊雅德·伊本·薩里跟隨呼羅珊總督一起起義,推翻白衣大食的統(tǒng)治,他對呼羅珊總督忠心耿耿。
前不久,齊雅德·伊本·薩里更是粉碎河中地區(qū)布哈拉的起義,因此更被呼羅珊總督器重。
齊雅德·伊本·薩里得到葛邏祿的求援后,不敢擅作主張。
他親自率領(lǐng)騎兵到達薩末鞬城(撒馬爾罕),向呼羅珊總督商議大事。
因為此時大食呼羅珊的真正主力就在薩末鞬城,距離怛羅斯也就數(shù)百里遠。
薩末鞬城,大唐稱之為“康居都督府”,他是粟特康國的國都。
康國反叛,被大食平定后,就將主力調(diào)集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