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近百年來能歸化,高昌人與漢人差不了多少。
他們也如漢人一樣,勇士從軍入唐軍。
李瑄在高昌城外檢閱駐守的一千名軍士后,來到河西長行轉(zhuǎn)運使府衙。
早在去年,李瑄還是宰相的時候,河西長行轉(zhuǎn)運使府衙就被搬遷到西州高昌城。
并任命效忠李瑄,同是宗室的李希言為副大使,也算是未雨綢繆。
“拜見天水王!”
此時,李希言正在河西轉(zhuǎn)運衙門,他出門迎接,向李瑄一拜。
希言,是他的表字。
李希言已經(jīng)花甲之年,歷史上他是哥舒翰的僚屬,而作為李瑄的僚屬的時候,李瑄是比較重用李希言的,僅次于劉晏、楊綰、段秀實、高適、岑參等人。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李希言為宗室。
且李希言的爵位極高,他是李淵的曾孫,襲嗣鄭王。
他可以被稱為鄭王,實際上爵位是嗣王,和李瑄的郡王等級一樣。
李希言在朝中坐過大臣,但他沒有和眾多嗣王一樣躺平,也想如李祎一樣有威名,故而調(diào)任軍中。
哪怕是行軍司馬,也比在朝廷碌碌無為強。
他已經(jīng)襲父親的嗣鄭王,他的兒子一定無法再承襲,他要為自己的后代門蔭入仕提供機會。
但現(xiàn)實是很殘酷的,李希言在隴右并未立下太大的功勛。
好在李淵曾孫,嗣鄭王的身份,讓李希言能在李瑄從河隴回朝后,短時間拜大將軍,三品文官正職。
但李希言知道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位不至宰相,又無軍功傍身,他的身份只是曇花一現(xiàn),萌蔭不到子孫后代。
所以,年輕的李瑄,又是他從軍時的上司,成為李希言的依靠。
他認為李瑄的政治壽命十分長,絕對不是有些大臣想的那樣,太子繼位,李瑄終止。
玩弄權(quán)術(shù)的李林甫都沒玩過李瑄,李瑄怎么可能和表面上那樣呢?
所以他選擇聽從李瑄的安排,兼任河西轉(zhuǎn)運副大使,并將此視為正職。
李瑄基本不管河西轉(zhuǎn)運,而李希言就是實際上的正大使。
“將軍不必多禮,去年朝堂上相別,我們在西州得以相見,保重身體?。 ?/p>
李希言輩份比李瑄大,李瑄握住他的手,以表親近。
李希言的爵位雖是嗣鄭王,但他的職事官為右衛(wèi)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