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需要一批工匠,再從青海九曲的牧場,趕一些牲畜,帶夠一年以上的糧食養(yǎng)軍、養(yǎng)馬。今后的糧草臣會自己在西域經(jīng)略,朝廷只需要轉(zhuǎn)運軍餉即可。”
李瑄又向李隆基請求道。
臨洮軍的五萬匹戰(zhàn)馬,再搭配些牛和駱駝,能馱運大量的物資到西域。
“這是必然的。到時候我會給七郎敕令?!?/p>
李隆基點頭,西域的糧草有限,必須供給這支軍隊初期的糧食。
“有圣人的英明,臣到達西域后,一定會盡快傳回將河中地區(qū)納入安西都護府的捷報?!?/p>
見李隆基同意后,李瑄全無顧慮。
他去西域,不但要最少戰(zhàn)勝大食一次,還要保存實力。
否則只以安西的兵馬,會出現(xiàn)許多變數(shù)。
河中地區(qū),也被稱為河中十六國。
高宗時期,為吐火羅國、嚈噠部、訶達羅支國、解蘇國、骨咄施沃沙、罽賓國、梵衍那、石汗那國、時犍國、怛沒國、烏拉噶國、多勒建國、護蜜多國、久越得犍國、波斯國、俱密國。
當然現(xiàn)在的目光看,有些國家已經(jīng)不在。
廣義上的河中地區(qū),包括曹國、石國、安國等昭武九姓。
是烏滸水(今阿姆河)和藥殺水(今錫爾河)之間,以及流域兩旁的諸多部落、國度。
河中十六國都是墻頭草,現(xiàn)在名義上歸屬大唐,實際上看大唐和大食誰聲勢更大。
而昭武九姓則完完全全被大食控制。
特別是黑衣大食統(tǒng)一以后,高仙芝前腳剛離開,大食的呼羅珊總督艾布·穆斯林,就開始調(diào)兵遣將,到石國第二城怛羅斯,大有為石國討回公道之勢。
正是因為呼羅珊總督這次調(diào)兵遣將,才使河中十六國完全倒向大食。
雖然高仙芝屠戮石國,讓河中諸國失心,但拳頭才是硬道理。
李瑄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完成對河中地區(qū)的收復,這樣就有理由與大食長期對峙。
西域兵馬的補給困難,李瑄不可能與整個大食帝國死磕,遠交近攻,才是上策。
“希望七郎此次到西域,能豐富閱歷,更加成熟。如一條鞭法、考成法這種,過于理想,是折騰官吏,苦難百姓,不適合推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