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忠因何而來??!”
李隆基向楊國忠說道,從稱呼上,就能看出他對楊國忠的親近。
天寶年間,李隆基寵信一個人,不是看一個人多有能力。而是看這個人會不會忤逆他的心意。
楊國忠和安祿山一樣,從來不對李隆基說不順心的話。
同時,李隆基自認(rèn)為發(fā)掘出楊國忠的能力。
“現(xiàn)如今兵部尚書空缺,臣向圣人推薦一個人才?!?/p>
楊國忠向李隆基稟告道。
“何人?”
李隆基問。
“高都護!他戰(zhàn)功卓越,節(jié)度使中,唯有他能勝任兵部尚書一職?!?/p>
楊國忠向李隆基回道。
節(jié)度使任正三品的兵部尚書,一定還會加以使職。
如果沒有異心,這一定算是提拔。開元以來以兵部尚書拜相的人可不少。
如果有異心就另說了。
讓安祿山當(dāng)吏部尚書,他定不愿意交出兵權(quán)。
高仙芝是胡人,想拜相必然會被漢人大臣阻止。
但兵部尚書很有機會,朝堂上也有胡人大臣。
“高都護在西域多年,他在朝任職,西域該怎么辦呢?”
李隆基思索片刻,向楊國忠說道。
“當(dāng)然是派一名將入西域,臣聽說大唐將與強大的大食國開戰(zhàn),收復(fù)故地,鷹揚國威。高都護不一定適合在西域,只有久經(jīng)沙場的名將可萬無一失?!?/p>
楊國忠的話語也很明顯。
能百戰(zhàn)百勝,萬無一失,誰都會想到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