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看李瑄結(jié)局的時候,眼神逐漸渙散,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造化弄人,曾經(jīng)的死敵,竟然會如此復(fù)雜。
誰會想到李林甫因李瑄罷相,而駕鶴西去。
“阿爺……”
房屋之中,頓時傳出一道道哭聲。
一代權(quán)相李林甫,退出歷史的舞臺。
……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明月酒肆,李瑄等人已有醉意。
他們相互留詩后,李瑄趁此時機,將后世著名的《錦瑟》留下。
這又是讓時人莫衷一是的一首詩。
不過現(xiàn)在人們認為,李瑄的《錦瑟》是罷相后的“自傷”與“失落”。
這種情意綿綿,似愛情詩一般,也給了世人無限的遐想。
在場的人,無不驚艷。
而張旭動筆,開始將此詩以“狂草”的形勢寫下。
微醉狀態(tài)下的張旭,有一種不可遏止的激情,他揮筆氣勢連貫、自由暢達,時而低昂回翔,翻轉(zhuǎn)奔逐;時而若狂風大作,萬馬奔騰;或如高山般穩(wěn)實;或似流水般潺潺……
擱筆以后,李瑄大開眼界。
張旭將這副書法贈給李瑄,以作紀念。
而李瑄將他的原作,回贈張旭,不成敬意。
又飲許久,一直到日昳以后,李瑄才被攙扶到車上。
他仿佛已經(jīng)不能走路了,看到的人,都以為李瑄大醉。
但上車以后,車簾放下以后,李瑄只是揉了揉額頭。
他知道自己的酒量,不會讓自己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