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聲音響徹興慶殿的每一個角落,慷鏘有力。
天下間在反對新法,而他卻xiong有成竹。
人們贊嘆李瑄的魅力,即便是張九齡,也沒有李瑄的風度。
日常事務(wù)匯報完畢后,李隆基點頭,表示知曉。
“李相,常平新法是否已經(jīng)算是失???”
李隆基開始入正題,質(zhì)問李瑄這個問題。
殿中的文武大臣心中一凜然。
果然還是開始了。
“臣并不覺得常平新法失??!”
李瑄昂著頭說道。
“本來大唐諸地,糧價穩(wěn)定?,F(xiàn)從河北到嶺南,糧價飆漲十倍,百姓苦不堪言。這還不是失敗嗎?”
李隆基向李瑄質(zhì)問道。
“糧食漲價,是因為地方官吏與地方大族勾結(jié),借空常平糧倉,以至于不法商人趁虛而入。圣人如果下令調(diào)遣兵馬入中原、江南,處死那些官吏,必然不會有這種情況發(fā)生。”
這是李瑄第三次求情李隆基調(diào)兵至中原、江南。
天下邊軍五十多萬,除了東北和西域外,基本皆無戰(zhàn)事。
而且吐蕃已經(jīng)沒有什么力量,調(diào)遣十五萬步兵,五萬騎兵入中原,不會對朝廷產(chǎn)生影響。
再配合常平新軍,絕對可以讓這些地方官吏不敢像現(xiàn)在這么上躥下跳。
在李瑄的籌備中,變法成功,這是唯一的道路。
這個時代的宗族觀念太深,郡望、鄉(xiāng)紳能主導郡縣許多事情。
不給他們放點血,他們不知道馬王爺有幾只眼。
“荒唐,糧食被借空,即便有大族插手,也是合法手段,你想把天下官吏殺完嗎?”
李隆基駁斥李瑄。
“臣并不認為地方官吏所作所為合法。他們明知常平糧倉的重要性,還與大族勾結(jié),而常平糧倉空,糧價上漲是必然的事情?!?/p>
“《唐律疏議》規(guī)定:參市,謂人有所買賣,在傍高下比價,以相禍亂而規(guī)自入者,杖責八十?!?/p>
“地方官吏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當重罰重懲!”李瑄如是說道。
這時代,沒有鉆法律空子的事情。在李瑄看來,哄抬物價皆是因為地方官吏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