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來人,上筆墨……”
李隆基更來興趣,急于讓李瑄展示。
楊玉環(huán)也眼波明亮,充滿期待。
高力士立刻從紫云樓內(nèi),拿出筆墨紙硯。
不一會兒,宮女將墨磨好。
李瑄長舒一口氣,紙筆寫下《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就近一字一句地讀。
詞立意清新,堪稱絕佳,果然只有李瑄才能作出這樣的詞。
特別是“墻里”、“墻外”這一段,詩詞最忌諱重疊,但這三句讀起來錯落有致,難人尋味。
但這一句話,卻讓他聯(lián)想到楊玉環(huán)還是壽王妃時,他愛而不得,最終千方百計的場景。
不論是“天涯何處無芳草”,還是“多情卻被無情惱”,看似是寫暮春場景。
但李隆基總感覺其中有一種情緒。
但李瑄如日中天,不該有這種情緒。
難道是他多想,李瑄僅僅是在惋惜暮春嗎?
旁邊的楊玉環(huán)則想法不同,她一度心跳加速,是她太敏感了。
實際上,需要等幾年后,朝野學者才自認為“完美”解讀這首詞,傳授后世。
“七郎的才華,蓋王維、李白?。∮袥]有填曲?”
李隆基只以為李瑄的寓意是對那些反對新法的人。
這段時間,許多人也是這么認為的。
想通以后,李隆基再看這首詞后,就愛不釋手。
“臣才拙,還未填曲?!?/p>
李瑄回答道。
詩詞就是通過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去賞析。
在大唐,只有李瑄能作出這種別具一格的詞,人們的聯(lián)想自然會不同。
而“多情卻被無情惱”,本就包含太多。
“我親自為此詞填曲,流入教坊,可否?”
李隆基藝術(shù)細胞在發(fā)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