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楊玉環(huán)只說一句“李相應有自己的安排”。
并沒有同意楊玉瑤的錢財申請,并讓她不要去向李隆基要。
這讓楊玉瑤無比郁悶,她親妹妹在這么關鍵的事情,怎么能向著李瑄說話呢。
但楊氏的權力來自于楊玉環(huán),楊玉瑤也不能說什么。
她只能等到上元夜的時候,圣人不盡興,看李瑄笑話。
李隆基對這種典禮的要求,一向很高。
這件事情,被李林甫得知后,他在中書門下堂,立刻起草為虢國夫人撥一萬貫,建筑燈輪和燈樓。
“你還是宰相嗎?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用你操心…”
李瑄對李林甫訓斥一頓后,與裴寬一起駁回李林甫的文書。
雖然被罵,但這正中李林甫的下懷,他將這件事情告訴虢國夫人。
使虢國夫人對李林甫有好感,而對李瑄的氣憤已經(jīng)達頂點。
李瑄當然知道李林甫的心思,所以他要討好一下楊玉環(huán),用楊玉環(huán)壓制楊氏。
在李瑄的認知中,楊玉環(huán)只是愛惜榮華富貴,不干涉朝政,并且有一定的認知。
但在她認知以外的東西,李瑄認為還是比較容易忽悠的!
李瑄不知道的是,他正是楊玉環(huán)心中的白月光。
親姐的地位,也不一定有李瑄重。
轉(zhuǎn)眼間,進入元正日。
又到了休假的時間。
而這次假期,是特殊的一天。
圣人心血來潮,要看上元夜燈火,并舉行典禮,那府庫就要因圣人而開。耗費數(shù)百萬貫,只要能讓圣人歡樂,也在所不惜。
須知,即便李瑄將數(shù)十萬百姓遷徙至青海、九曲,并搭建房屋,分牛羊,使他們暫時安居樂業(yè),也遠遠用不到這些錢。
但李瑄沒有那么做。
臨近上元夜的時候,文武百官并沒有感受到華清宮有變化。
他們在議論,李瑄會不會因此受到圣人的責罰?
李隆基在華清宮,發(fā)覺上元夜臨近,他酒醒的時候,并沒有看到華清宮的變化。
故在中書門下堂的時候,問李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