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四更天后,李瑄才帶著裴靈溪回到天水王府。
八月二十三日,朝會。
一如往常一樣,李瑄不疾不徐的聲音,響徹朝堂,代表著在文武百官心中的影響力。
中書門下事務,地方事務,日常事務,李瑄處理得游刃有余。
最后,李瑄向李隆基匯報遷民進展、常平新法進展后,退回自己的坐位上。
“啟稟圣人,臣有本奏!”
就在高力士準備喊退朝的時候,刑部侍郎蕭隱之出班向李隆基一拜。
“蕭侍郎有何要事?”
李隆基讓蕭隱之直說。
朝廷事務,井井有條。讓李隆基對煩悶的朝堂失去興趣。
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掌控一切,哪怕不入朝堂,也可以歌舞升平。
“回陛下,臣彈劾新安令李銙收受豪強賄賂,似與豪強勾結,阻撓新法推行。”
蕭隱之出列,是要彈劾一個縣令。
新安縣,屬于都畿之地的一個大縣,緊靠著洛陽。也是前往洛陽的必經(jīng)之路。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想知道新安令的身份,竟然還敢在兩京之地,做出反抗新法的事情。
京畿和都畿,一直是監(jiān)察最嚴格的地方。
有大臣想到什么,心中陡然一驚。
特別是李霅、李季卿、李琦等人,面色大變。
“這還用問嗎?交由御史臺處理,先將新安令押回長安審訊?!?/p>
李隆基根本就沒看蕭隱之遞上來的奏折,懶洋洋地下達政令。
不過是一個縣令而已,哪用大費周章,在朝堂上稟告。
天下的縣令數(shù)以千計,由吏部和宰相們商量著就行了。
“臣只是覺得難辦!”
蕭隱之并沒有退下,他向李隆基一拱手后,向李隆基稟告道:“因為新安令李銙是李相的堂兄?!?/p>
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從香案前到大殿門口,文武百官都來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