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二十三人進士及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
在制科完成后,十月下旬,李隆基就啟程前往驪山離宮。
為時兩年多,離宮新一輪的建筑,已經(jīng)完成。
由于亙古不變的溫泉,周、秦、漢,都在驪山建筑離宮別苑,作為皇帝的溫湯避寒之所。
周幽王在此修建“驪宮”,秦始皇建“驪山湯”,漢武帝建“漢驪宮”,太宗皇帝的“湯泉宮”,高宗皇帝的“溫泉宮”。
從天寶四載開始,李隆基為討楊玉環(huán)開心,依驪山山勢大興土木,環(huán)山列宮殿,宮周筑羅城,并修建了登山路和通往長安的復道。
于今年天寶六載八月,李隆基取左思《魏都賦》中“溫泉毖涌而自浪,華清蕩邪而難老”將新宮命名為“華清宮”。
也就是說,今年的溫湯,是李隆基第一次來華清宮,沐浴華清池。
李隆基還專門為楊玉環(huán)修新的池子,海棠湯。
因湯池平面如一朵海棠花而得名。
李隆基也認為,只有海棠花能襯托楊玉環(huán)的嬌媚。
另外,在今年五月,長生殿也完成建筑。
由于長生殿供奉大唐自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大圣皇后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及追封的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李耳,共七位皇帝靈位之地,所以長生殿也被稱為七圣殿。
天地清寒,攜帶楊玉環(huán)和楊氏姐妹,浩浩蕩蕩地前往驪山離宮。
千乘萬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輝光。
隨行的有文武百官、侍從宮女、禁軍衛(wèi)士,還有一些文武官吏的家屬,蔓延十幾里。
因為接下來的數(shù)月時間,李隆基都要在華清宮主持朝政。
李隆基心情很好,他在龍輦上,隨著宮人眷屬步行的速度,與楊玉環(huán)一起觀賞著沿途的風景。
他絲毫沒想過長安因“野無遺賢”的事件,議論不休。
連士族子弟,也對此產(chǎn)生不滿。
他們認為李林甫就為一個所謂的“野無遺賢,萬邦咸寧”,就將天下士人耍得團團轉(zhuǎn)。
而圣人竟然也聽從,這對文人產(chǎn)生巨大的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