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可回終南山。”
李泌表達(dá)的意思很清晰,他不入仕途。
邊塞的修行,讓他有所感悟,想繼續(xù)修行長生不死之術(shù)。
“我讀史書的時候,見張良得遇黃石公,王猛嵩山遇老翁。我本感嘆二人的奇遇,現(xiàn)在一點都不羨慕,因為張良王猛只能見到黃石公和嵩山老翁一面,而我一直能請教我的良師益友?。 ?/p>
李瑄突然感慨一句。
他把同為道教的李泌,比作黃石公那種道教先賢。
而嵩山老翁,是有先見之明的無名隱士。
“諸葛亮北伐失敗,沒人說是他的過錯;司馬懿得到天下,都在對他口誅筆伐。因為這合乎于道義??!”
“枉尺直尋,不小直而大直。將軍比我有智慧。我更不敢當(dāng)黃石公和嵩山老翁?!?/p>
李泌沉定一下,向李瑄開口。
他言語簡潔,意味深長。
李瑄沉默,去思考。
魚漂在動,他未覺,恍若他心在跳動。
他似乎明白李泌的意思,
如果他麾下的將領(lǐng)、官吏,都覺得他想濟世安民,建立堯舜那樣的時代。
像諸葛亮一樣明知不可為的勇氣,最終從政壇上大敗而退出。
甚至讓世人感受到那股大遺憾。
令將領(lǐng)們和高潔的文人們義憤填膺的遺憾。
那樣他撥亂反正的時候,必然會有人理解。
想是這樣想,如何去實施,卻極為困難。
“將軍,動了?!?/p>
李泌這才開口提醒一番。
“咻……”
李瑄抽桿,這次未中魚。
而李泌也趁此迅速收桿,李瑄沒有注意李泌是直鉤釣魚……
一個不沾葷腥的人,注定不會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