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軍陸續(xù)離開湟水。
李瑄親自送河朔大軍十幾里,他與王思禮、阿史那扶汶等將領(lǐng)邊走邊聊。
他心中想著河隴的將領(lǐng),關(guān)鍵時刻,不知有幾個可用。
李光弼是忠于國家的人。
李瑄雖然是李世民的后代。在宗室體系下,他是沒有資格繼承大統(tǒng)的。
就算李隆基的兒孫死完了,輪也是輪到李治的子孫。
河?xùn)|,將來可能還會被安祿山得到。
但安祿山?jīng)]有掌控河?xùn)|軍。
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只是以范陽、平盧,以及契丹、奚、韋室、靺鞨、同羅等組成的胡部聯(lián)盟起兵。
作為河?xùn)|節(jié)度使的治所太原,不論是安祿山,還是史思明。從始至終,都未攻下。
看著河隴騎兵遠(yuǎn)行后,李瑄嘆一口氣。
他已將王思禮舉薦朔方左廂兵馬使,舉薦阿史那扶汶為豐安軍使,舉薦以前的部下郭合蒼為豐安軍副使。
他對靈武郡的八千豐安軍還有巨大影響力。
李瑄的根基是隴右、河西。
即便不掌兵權(quán),他也有信心振臂一呼,得到其中的兵馬。
幾年后,曾經(jīng)跟著他的親衛(wèi),跟著他戰(zhàn)斗的士兵,都會成長成骨干。
他的提拔的將領(lǐng)普遍年輕,有的才二十出頭,皆可以到壯年。
河?xùn)|、隴右軍離開,但他們的主將李光弼、程圭要留下來,隨李瑄一起去長安接受李隆基授與英雄勛章。
……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軍功入相的規(guī)則之下,李瑄的入相之勢越來越明顯。
此時李瑄的功績傳遍大江南北,每過一日,李瑄的威望強大一分。
昔日那些軍功入相的將領(lǐng),和李瑄的功績比起來不值一提。
李瑄抄襲過不少詩篇,這個時代的詩歌,是為大臣的加分項。
李瑄也辦理過多起案子,提出過理財?shù)牟呗?,且效果顯著。
以前人們覺得李瑄的年齡是硬傷。
而現(xiàn)在李瑄的年齡已經(jīng)被無視。他的功績和成熟穩(wěn)重,早已把年紀(jì)的劣勢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