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瑄家鄉(xiāng)在隴西,而李瑄的祖父被追封隴西郡王,天水是從隴西分離,再加上李瑄封國公之前的爵位都是在天水郡,是以李瑄被封為“天水郡王”。
到這個地位,大臣可以不稱李瑄官職,稱為“天水王”。
而李瑄直屬的官吏,還得稱李瑄的官職。
大臣們在李隆基話落不久,紛紛叫好。
至于有幾人真心為李瑄高興,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李隆基勉勵諸臣,但大臣們都清楚,在開疆擴土的時代,唯軍功者,方可封王。
宰相、大臣,哪怕是李林甫這種,都沒有封王的可能。
圣人鐘愛軍功者,使許多大臣產(chǎn)生讓子嗣去邊關的想法。
而草原和雪域高原的戰(zhàn)事,很可能因此宴然,平時軍功者多出兩地。
現(xiàn)想立軍功,非常困難。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李瑄封王后,已逝去的母親,被追封為宋國夫人。
李瑄的一些堂兄弟,伯父,也因此得到升遷調(diào)動。
李瑄的三個姐姐被封為郡夫人,李瑄的妹妹李玉瑩更是被封為云陽縣主。
下朝后,李隆基選定林招隱為特使,并提前囑咐林招隱。見到李瑄后,詢問幾時能穩(wěn)定局勢,回長安獻尺帶珠丹等吐蕃諸王大臣?
所以李隆基催促對隴右官吏的官職安排要迅速到位。
只有這些安排到位,李瑄才能完成布置,回到長安。
……
長安,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天。
李瑄封天水王的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遍長安城。
上到王公貴族,下到販夫走卒,都在談論天水王的事跡,“李將軍”這個稱呼將遠去,以后朝野都以天水王尊稱。
從一介白身,到及冠封王,古今未有。
少年們,游俠們,紈绔子弟,貴族子弟,無不把李瑄當成崇拜的對象。
甚至還有模仿李瑄走路,以前的走花馬,變成吟誦李瑄的《塞下曲》、《河隴取》等。
甚至還有人在旁邊彈奏樂器,無數(shù)人圍觀。
連外出種地的百姓,蹲在地頭歇息的時候,談論的都是李瑄的英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