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李隆基在赤嶺會盟的時候,李隆基差點不同意,還公然反駁吐蕃的求和:“吐蕃贊普往年嘗與朕書,悖慢無禮,朕意欲討之,何得和也!”
幸虧皇甫惟明再三勸說,李隆基才勉勉強強遣使入吐蕃。
這樣的和平注定是短暫的。
歷史上的尺帶珠丹與李隆基有諸多相似之處。
比如同樣有一個當權近二十年的宰相,一個叫沒廬·窮桑倭兒芒,一個叫李林甫。
同樣治理國家前期無雙,后期昏庸。尺帶珠丹所制定的軍令、政令,為子孫的壯大夯實基礎,李隆基開創(chuàng)前無古人的開元盛世。
兩人都好大喜功,只是大唐的國力能支撐李隆基炫耀武功,吐蕃的國力不允許尺帶珠丹好大喜功。
一個被安史之亂倉皇南逃,一個被“末朗”之亂,直接殺死在貝擦城。
不同的是,尺帶珠丹有一個好兒子,與松贊干布比肩的赤松德贊。
先不說現(xiàn)在赤松德贊年紀太小,就算年長,也無法在家家戶戶都有男兒死、被俘的突然,力挽狂瀾。
除非接下來十年無戰(zhàn)事,并在安史之亂中找到最合適的機會。
“李瑄,你殺了我吧!”
尺帶珠丹昂著腦袋說道。
一想到要去長安,尺帶珠丹臉色就變得極為難看。
雖然總是能聽到長安繁華,但那是李隆基締造的繁華。
他是大國之君,卻以俘虜?shù)纳矸萑ゴ筇?,他似乎已?jīng)看到李隆基看到他時的表情。
如果是那樣,他但求一死。
“我從你的眼中,看到你不想死。去長安為圣人跳一支舞,圣人高興了,說不定就能饒你一命?!?/p>
李瑄知道尺帶珠丹想要茍活著。
越是有權勢的人,越畏懼死亡。像李隆基一樣,縱然心中知道長生不可求,依然在追逐虛無縹緲的長生之說。
“哼!妄想?!?/p>
尺帶珠丹哼一聲后,向李瑄說道:“將軍是四鎮(zhèn)節(jié)度,掌兵馬數(shù)十萬,威望深厚。只要與我吐蕃合作,將軍也可以當皇帝。你們漢人有句話叫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我讀過你們漢人的史書,常惋惜武安君和淮陰侯的結局。將軍還這么年輕,如果不把握機會,像冠軍侯一樣病死的機會都不一定有。”
被李瑄逮捕以后,尺帶珠丹腦子反倒變得清醒,他循循善誘,想在萬死之中求得一生。
他知道李瑄逮捕了許多吐蕃俘虜。
如果把這些俘虜交還,吐蕃依然還有實力。
所以他想引誘李瑄造李隆基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