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的探馬雖被驅逐,但周圍密布崗哨。
“嗚……嗚……”
當察覺到吐蕃騎兵沖過來后,崗哨吹響代表敵襲的號角。
其他崗哨接著號角吹響。
不一會,號角聲就響徹四面八方的營寨。
李瑄暫時未至,安思順、高秀巖一邊令后方的騎兵上馬,一邊讓諸軍營寨全力應對。
實際上,李瑄早就下令騎兵,最起碼有三分之一,與馬睡在一起。
步兵也有三分之一,守護諸營寨。
“好像是寧寇軍的營寨,騎兵立刻去支援!”
聽到寧寇軍那邊號角與戰(zhàn)鼓同響,安思順下令騎兵援助。
唐軍的陣營錯落,步兵陣營在前,騎兵陣營在后方。
這是標準的攻擊陣營,李瑄擔心吐蕃逃出大非川,所以要求布置這種陣營。
這樣短時間內,大量騎兵就能從后面沖出來,對吐蕃逃兵就行追擊、阻攔。
缺點就是這樣的陣營防御力不如正常的營寨。
當唐軍的號角響起后,吐蕃也吹起進攻的號角。
其他九萬騎兵同時出現(xiàn),一同向唐軍壓去。
唐軍的輕騎得知這種情況,不敢戀戰(zhàn)。
迅速將這個消息告知安思順和高秀巖。
安思順和高秀巖不得不令赤水、河西胡騎、白蘭羌騎兵撤回來,抵御吐蕃騎兵。
同時,快馬向逼近大非嶺的李瑄傳令。
如果吐蕃戀戰(zhàn),這或許是唐軍的機會。
騎兵數(shù)量上,唐軍占據(jù)優(yōu)勢。
還有克制騎兵的陌刀軍,上萬架強弩!
張興麾下的陌刀軍披上內外甲,立在赤水軍分列的幾個大營前方,等待吐蕃騎兵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