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的心波瀾不驚。
最近他也有些迷茫,因為他似乎離向往的長生不死之道越來越遠。
之前他以為是自己離開仙山福地的原因,后來發(fā)現并不是。
和李瑄接觸的時候,李泌心無法平靜。
“如果將士死傷超過十萬,哪怕俘殺三十萬吐蕃士兵,我也是一敗涂地!”
李瑄也十分鄭重地說道。
河西、隴右軍是他的班底,這些士兵極度崇拜他。
如果這些士兵死傷慘重,會直接影響他的將來造反。
這也是李瑄不愿意與吐蕃硬碰硬的原因之一。
憑心而論,就算李泌不識破,李瑄也不會上當!
“將軍愛兵如子,能成為將軍麾下,士卒死又何懼?”
李泌感慨李瑄說得話。
縱觀古今,李瑄的功績可能不如古代的軍神,但是戰(zhàn)損比絕對是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
“將軍是否親自率領士兵深入吐蕃腹地,從柏海迂回?”
李泌向李瑄詢問道。
雖然這樣的迂回,十分有風險。但大唐入吐蕃的兩條道路,經過多次修繕,足以使數萬騎快速行軍。
吐蕃的數十萬大軍、百萬牛羊、堆積如山的糧草輜重,都是從兩條古道上通過。
“我身為主帥,在這樣的大戰(zhàn)中不能離開青海、大非川。我會親自帶騎為臨洮軍騎兵掃清進入伏俟城古道的障礙。之后,我率主力騎兵從青海西部與九曲大軍一起夾擊大非領、大非川。而深入敵后迂回的騎兵,由王難得統(tǒng)帥,南霽云為副,段秀實作為隨軍。”
李瑄搖了搖頭,大戰(zhàn)開啟,他要坐鎮(zhèn)青海、大非川一帶。
西面、東面、北面,他總要在一方位。
“如果謀略齊全,將是四面夾擊之勢。我軍在吐蕃的軍中,又有蘇毗王作為內應。此戰(zhàn),必載入青史,漠北之戰(zhàn)、平突厥之戰(zhàn)亦不能比!”
李泌贊嘆李瑄的堅毅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