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處理墨離吐谷渾叛變一事后,會親自去一次敦煌。顏判官,明日帶著一名推官和兩名巡官,隨我一起前去?!?/p>
李瑄點了點頭,玉門軍使安元貞是一名猛將。
他剛從雞心谷回去,李瑄相信安元貞不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河隴主將都知道林朝城是如何被罷免的。
“遵命!”
顏真卿拱手后退去。
李瑄僅僅在姑臧城待一晚上,第二天就立刻出發(fā),前往晉昌。
一人三馬,很少休息,只用五天時間就到達晉昌郡的冥河(今疏勒河)前,準備渡過冥河。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壯麗山河景觀,在這里體現。
冥河流入大澤,它上游的諸支流就是墨離吐谷渾的牧馬之地。
李瑄過河后,得到探馬的消息,墨離吐谷渾包括男女老少,都離開冥河,與軍隨行。
此時的建康軍,還未到晉昌郡。
他們的行軍速度趕不上李瑄一人三馬。
吐谷渾截斷河西走廊,圍堵晉昌城后,并沒有攻城。
作為郡治的晉昌城,有五千莫離軍把守,鎧甲強弩一應俱全。
而吐谷渾組成的隊伍,只有兩千騎兵,其他的步兵上到五十歲,下到十五歲,戰(zhàn)斗力一言難盡。
若非有顧慮,墨離軍使劉之儒定會出擊大破。
劉之儒曾經在漁海之戰(zhàn)的時候,為安波注的副將隨行。
漁海之戰(zhàn)大獲全勝歸來后,劉之儒因發(fā)揮關鍵作用,被提拔為墨離軍使。
同樣參加天寶元年漁海之戰(zhàn)的有李廣琛、李朱師、安元貞、烏懷愿、張仁賢、哥舒翰等。
但哥舒翰比較悲催,因為職位太低,沒撈到軍功,還得李瑄去提拔。
劉之儒是一名儒將,他很會揣摩李瑄的心意,知道李瑄不喜歡傷亡過大的戰(zhàn)爭,那樣雖勝猶敗。
而且吐谷渾部造反事出有因,只是圍而不攻,所以劉之儒一邊通知李瑄,一邊靜觀其變。
這使荔非守瑜靠近吐谷渾軍后,并沒有主動進攻,而是在吐谷渾軍隊十里外安營扎寨。
城中墨離軍和豆盧軍互為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