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和守捉城直面赤嶺,必可先一步將狹窄的東北山口堵住。
同時,高秀巖會派遣赤水軍騎兵過洪濟(jì)橋,佯裝向青海行進(jìn),迫使吐蕃放棄進(jìn)攻赤嶺上的戍堡。
有這樣的安排后,吐蕃還未到鷹山堡下,就被唐軍堵住山口。
吐蕃不敢強(qiáng)攻東北山口,又得知唐軍騎兵出九曲的消息,只能撤退。
幾日后,吐蕃又嘗試突襲唐軍在西山口的紅巖堡。
依然被唐軍探子察覺,點燃烽火。
這一次由距離西山口最近的安人軍城出騎一千配合紅巖堡的守軍堵住山口,步兵會慢一步就到。
再次使吐蕃折戟而歸。
唐軍傾盡全力,不放棄赤嶺上的任何一個戍堡,哪怕是偏僻的小戍堡,李瑄也會爭取。
使吐蕃依托石堡城,重奪赤嶺的計劃落空。
李瑄被吐蕃騷擾得不耐煩,他下令河源軍使荔非元禮派兵到赤嶺東山口。
石堡城守將悉諾羅見大唐數(shù)千士兵奔襲而來,以為又是之前一樣的故事,亦或者有什么陰謀詭計,立刻點燃烽三道火臺。
這把吐蕃嚇得不輕,點兩萬騎兵,想要先發(fā)制人,到石堡城下布置。
但唐軍算好距離,在吐蕃騎兵奔襲到石堡城前時,步兵早已退出赤嶺山口,與綏和守捉城下方的唐軍士兵匯合,組成營壘。
吐蕃騎兵根本不敢出赤嶺東山口到河湟之地,他們怕被唐軍伏擊。
今時不同往日,吐蕃在赤嶺只剩下一座石堡城,其他孔道皆被唐軍把守,不可能如之前一樣,入河湟就像進(jìn)入自家后花園一樣。
一場未遂的戰(zhàn)斗,僵持大半個月,吐蕃才放棄攻打赤嶺,他們要全力準(zhǔn)備下一場戰(zhàn)斗,將戰(zhàn)馬的膘養(yǎng)肥。
……
吐蕃,蘇毗,多瑪東岱。
多瑪也叫瑪多,譯為黃河源頭。
曾經(jīng)多瑪也是大唐的羈縻州,現(xiàn)早已歸吐蕃所有。
這里山勢挺拔,水草也十分豐茂。
一支隊伍跨越河流,穿梭山峰孔道,來到這片一望無際的原野上。
他們趕著數(shù)十頭牦牛,緩緩前行。
身為李瑄的密使段秀實,就在這一支隊伍中。
段秀實和兩名神策衛(wèi)穿著皮衣,戴著皮帽,腰間掛著吐蕃刀,儼然一幅吐蕃人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