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李泌的定位是謀士,軍事戰(zhàn)略家。
他覺得李泌跟著他,絕對比跟著李亨效力好。
李亨雖然對李泌不錯,尊重李泌信仰。
但他有時候也剛愎自用,不聽李泌的意見,比如攻擊河北的時候,李亨急功近利,不聽勸說,致使河北沒有肅清。
再比如收復兩京的時候,不聽李泌的建議,急于收復長安洛陽。所以就有郭子儀向回紇借兵的一幕發(fā)生。
李亨的兒子李豫就更不地道了,李泌作為一個仰慕長生的人,自然不食葷腥,不近女色。多年皆是如此!
可李豫非得強迫李泌吃肉,又強硬讓他娶妻。
從安史之亂后的表現能看出,李泌棄功名利祿如敝履,有拯救天下的志向。
“當今局勢,雖有傾斜,卻也沒有那么困難?!?/p>
李泌還是搖頭。
盛世還在延續(xù),許多看似的弊病,連貞觀時都有。
“既然傾斜了,就會慢慢倒塌。智者和預測出局勢的賢良人,應該將他扶正?!?/p>
李瑄依舊在勸說李泌放下追尋道教的理念,歸入仕途之中。
“如果山人拯救天下,百姓就會呼喚神仙??!”
見李泌低頭沉思,李瑄再次語重心長地說道。
作為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當初確實有百姓稱呼他為神仙。
“既然有李將軍邀請,那我就暫時停止修行。不過李將軍就不要為我舉薦官職了,我會以賓客的身份,跟在李將軍身邊,見見世面?!?/p>
李泌嘆一口氣,不忍再拒絕,同意李瑄出山。
但他并非要功名利祿,除了想澄清天下外,還希望多領略一下李瑄的風采,深刻了解一下李瑄的軍事思想。
他熟讀兵書,對李瑄的作戰(zhàn)方式十分好奇。
李泌對李瑄本人更好奇,一個未及冠的年輕人,能得到如今的成就,絕不僅僅是家族原因。
“如此……”
李瑄猶豫,如果一直跟在他身邊,沒有功名標榜身份,也不是很好啊。
“如果給我功名,我還不如在山間修行?!?/p>
李泌直言道。
“就依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