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之無奈地說道。
口蜜腹劍,總是讓人防不勝防,許多大臣在三言兩語間,掉入李林甫的陷阱之中。
韋堅在一些事情的敏感度上缺乏,在服務圣人,領(lǐng)會圣意上,慢李林甫一步。
這一切李隆基看在眼里,他認為韋堅能力上弱于李林甫。
重要的事情,李隆基依然讓李林甫去做,而韋堅在李隆基心目中是輔佐李林甫的副相。
李隆基的這種潛意識成立后,怕是在李林甫死掉之前,韋堅都很難壓李林甫一頭。
參考開元初姚崇與源乾曜的例子,在李隆基心目中源乾曜不如姚崇,事事以姚崇為主,等姚崇死后,源乾曜才翻身。
“這段時間,孩兒在河隴想了很多。韋堅太子大舅子的身份,讓我如履薄冰,不敢去幫助他,哪怕是傳信,也怕走漏風聲?,F(xiàn)在看來,韋堅注定不是李林甫的對手,或許到時候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大事情。父親以玉瑩這件事,與韋堅和太子一黨斬斷聯(lián)系。以后我會想辦法對付李林甫!”
李瑄在燈燭搖晃之中,思慮良久后,向李適之提醒道。
等哪天李隆基疑心病上頭,懷疑韋堅和太子有勾結(jié),那將會牽連許多人。
和他們一派,真是玩火。
此次韋堅的親信,提出讓玉瑩和親。從李適之的語氣中可以得知那是韋堅的心腹。
心腹都能被李林甫策反,這還得了?。?/p>
歷史上韋堅沒有拜相,搞了一手漂亮的廣運潭盛會,讓李瑄對他抱有希望,現(xiàn)在看來,是他想多了。
“為父該如何?”
李適之和韋堅關(guān)系不錯,但他更相信李瑄的判斷。
玉瑩差點被和親,讓李適之對韋堅很失望。因為當時在朝堂上,韋堅竟然沒有出列阻止。
如果韋堅被李林甫斗倒,要牽連眾多。他被牽連倒無所謂,就怕蒸蒸日上的七郎,失去圣人的信任。
足足想了半刻鐘后,李適之才向李瑄問道。
“以后在宴會上,不要理睬韋堅。甚至在與圣人說話的時候,埋怨韋堅要玉瑩和親,做出不和睦的樣子?!?/p>
李瑄回答道,想與一個人決裂太簡單了。
大臣與大臣不合,是李隆基愿意看到的事情。只要李適之不干涉政務,不與太子親近,就算是埋怨一下宰相,李隆基也不會說什么。
只要李適之向李隆基表露對韋堅的不滿,等韋堅出事,就不會再把李適之聯(lián)系上,更不會牽連李瑄。
即便有“大臣”彈劾結(jié)黨營私,也無濟于事。
李瑄在與吐蕃大戰(zhàn),無法顧忌長安之事。
他一直擔心韋堅和皇甫惟明突然落入陷阱,被以“擁立太子”的罪名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