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堂一夜,李林甫想到對付李瑄的方法。
翌日下早朝后,李林甫去求見李隆基。
“右相何事?”
在勤政務(wù)本樓中,李隆基接見李林甫。
“突厥那邊近年來亂得厲害,雖然王忠嗣的計策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但突厥諸部,各自為令。有時還犯邊劫掠,殺害我大唐商人。值此關(guān)鍵時刻,臣為陛下推薦一名猛將?!?/p>
李林甫拜見李隆基后,回答道。
“邊境不乏猛士。如果沒有高明的謀略,對戰(zhàn)局不會有幫助。”
李隆基沒有立刻答應(yīng),他一心要滅突厥,完成歷史性的壯舉。
自開元二十二年突厥大臣梅錄啜下毒謀殺毗伽可汗以來,突厥支離破碎,短短幾年,換了五個可汗。
在吡伽可汗時代,突厥臣服,年年朝拜。
但突厥一陷入動亂,各部沒有約束,在種種因素下,不講道義,紛紛寇邊,有時候還聯(lián)合契丹、怒皆、奚等部落。
李隆基意識到,只有將突厥滅掉,才能永固邊疆。
突厥因衰落才臣服大唐,如果再次崛起,必是大敵。
去年二月,大唐戰(zhàn)神王忠嗣,以黑色口袋,雙封條呈進,向李隆基獻上《平戎十八策》,制定離間北方突厥的計策,欲徹底剿滅對大唐有威脅的突厥,以安邊境。
王忠嗣為李隆基的養(yǎng)子,李隆基看著他長大,“忠嗣”是李隆基為他起的名字,寓意“忠臣的后代”。
王忠嗣深知兵法謀略,勇猛善戰(zhàn),且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此時的李隆基對其極為信任。
在突厥內(nèi)亂不休的情況下,李隆基招撫九姓鐵勒。
九姓鐵勒中,又以回紇,最為強大,隱隱有一統(tǒng)九姓鐵勒的趨勢。
而且李隆基又招撫突厥部落拔悉密部、葛邏祿部。
具備向突厥發(fā)動總攻的條件。
去年秋天,王忠嗣聯(lián)系拔悉密、回紇、葛邏祿三部聯(lián)合攻殺突厥可汗阿史那骨咄,推舉拔悉密酋長為頡跌伊施可汗。
回紇和葛邏祿的首領(lǐng)分別擔(dān)任左、右葉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