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不曾見過人間疾苦,不曾經(jīng)歷過饑寒交迫。
在他們眼中,世間最苦莫過于,手中的權(quán)利被人搶了。
為了保證手中的權(quán)利,不會被人分薄,他們除了自己外,什么都可以犧牲。
一如他的皇兄,東陵的皇帝。
一如北慶皇帝。
民心不重要,慘死西楚的名士不重要,讀書人的離心也不重要。
只要他是北慶唯一的王,只要他手中有權(quán),他就不怕無人可用。
九皇叔說的平靜淡漠,好似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可蘇云七卻從他的眼中,看到了嘲諷與鄙夷。
蘇云七微不可聞的嘆了一聲,一時間不知要說什么才好。
個人有個人的立場與想法,是她天真了。
“小事罷了,有什么好嘆氣的,北慶的讀書人……有一半都不值得你同情。”九皇叔知道,蘇云七是把自己,代入到那些北慶人中,但真的沒有必要。
蘇云七與那些讀書人,是不同的。
不是所有讀書人,都是心懷天下、心懷百姓的品德高尚之輩。
北慶皇帝這一次不肯低頭,雖是有私心,但于權(quán)利斗爭來說,并沒有什么錯。
北慶的文人,一直被武將壓一頭。
北慶皇帝又是一個乾坤獨斷的人,北慶的文臣,想要在朝堂上混出頭,就只能做皇帝的應(yīng)聲蟲。
那些文人自是不愿。
他們學(xué)富五載,他們?yōu)楣贋樵?,總是有自己有抱?fù)與理想的。
他們?nèi)氤癁楣?,是想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最好讓帝王認(rèn)可,推行他們的政治主張,但是……
北慶皇帝不是一個,會給文臣機會的皇帝。
在北慶當(dāng)文臣,除了聽從帝令外,幾乎不能有自己的主張與想法。
這一次北慶讀書人,紛紛站出來,斥責(zé)朝廷的無能,斥責(zé)朝廷不作為和,很難說這不是北慶文臣的計謀,借北慶讀書人之聲,逼北慶皇帝退讓低頭。
北慶皇帝也許是,看出了這一點,這才不肯妥協(xié),不肯讓那些文人,借機壓他一頭。
“北慶的政治很復(fù)雜……不是我們所想的那么簡單。北慶皇帝不是一個愚蠢的人……不管是那些讀書人,還是西楚,都在他手上討不到好?!北睉c讀書人的出走,確實是北慶的危機,但并不是什么大事。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北慶亂不了?!本呕适搴芎每幢睉c皇帝,在四國人都不看好北慶皇帝的情況下,九皇叔卻是認(rèn)可北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