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寧戰(zhàn)罵了,副將也不生氣,只笑瞇瞇地道:“九皇叔不是江湖人,但大皇子是咱們北慶人?!?/p>
副將頓了一下,讓寧戰(zhàn)有足夠的思考時間,才繼續(xù)道:“將軍,你要不要給大皇子去封信,問問大皇子的意見?”
北慶大皇子,此刻人在東陵。
北慶送長公主去和親的人,便是北慶大皇子。
長公主給九皇叔下毒不成后,整個北慶和親團(tuán),就被看管了起來。
消息傳出來后,長公主被無數(shù)人攻擊,已經(jīng)成了禍國殃民的罪人,便是回到北慶也廢了。
但是!
和親失敗,和親團(tuán)上下沒有一個好名聲,作為和親主使的北慶大皇子,卻從頭到尾都不顯。
和親要是成了,北慶拿到了足夠多的好處,大皇子不顯,那就是他無能,慘遭排擠。
可在和親慘敗,北慶和親團(tuán)被看管時,大皇子仍舊能低調(diào)地隱藏自己,沒有傳出半句不堪的罵名,可見……
有人保他!
要知道,這次和親團(tuán)的人,除了大皇子外,其他全是長公主的人。
依長公主的品性,出了事,肯定會找人背黑鍋,而大皇子就是最好的人選。
事實上,長公主讓大皇子,隨同和親團(tuán)去東陵,就打著萬一出了事,讓大皇子背鍋的想法。
東陵與北慶,隔著上萬里。
兩邊消息不靈通,東陵發(fā)生的事,北慶的百姓不可能知情。
便是大皇子在東陵,沒辦法給長公主背鍋。在北慶,長公主也能把所有的錯,全推到大皇子身上。
要知道,和親團(tuán)的人,全都是長公主的人,他們眾口一詞,便是大皇子有一萬張嘴都說不清。
和親失敗不要緊,長公主是北慶人。只要在北慶名聲沒有壞,回來仍舊能弄權(quán)。
之前,長公主帶兵上戰(zhàn)場也是如此。
贏了,便是長公主用兵如神,英明神武。
輸了,就是某某將軍無能,拖累了長公主,幸虧長公主力挽狂瀾,才沒有輸?shù)媚敲磻K。
長公主此人,最擅營造名聲,也憑借好名聲,在北慶獲得不小的權(quán)力。
此次和親,帶大皇子去東陵,打的是什么主意,所有人都清楚,但包括皇上在內(nèi),都是默許的。
犧牲掉一個,生母跟人跑了的皇子,總比犧牲掉一個,在百姓心中地位極高,為北慶安穩(wěn)去和親,心有大義的公主強(qiáng)。
連皇上都默許,大皇子此去,絕無好下場,可不想……
長公主下毒事敗,和親事毀,和談陷入僵局。在北慶境內(nèi),卻沒=有傳出,半句對大皇子不利的話,反倒直指罪魁禍?zhǔn)组L公主。
要說沒有人幫大公子,副將是不信的。
而在整個北慶的權(quán)貴,包括君主都默許,犧牲大皇子的前提下,能幫大皇子的只有權(quán)傾天下的九皇叔!
大皇子是北慶皇子,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皇子了,他們聯(lián)系大皇子,與大皇子合作,可不算是背叛北慶。
至于大皇子與九皇叔之間……到底是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