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升兄的性子,就是您當真如此,他也只會在一邊喊‘對對對’吧?如何會覺得是不妥呢?”
“哈哈哈哈哈,你說的沒錯,看來,你果然是了解他,不枉他視你為摯友。說來,我跟你也險些有一段師徒之緣,只是傅青云那廝,嘖嘖,為了躲我,以往三天兩頭尋我下棋的人,如今還縮在府上不肯出來呢,你得了空替我傳句話給他,就說我不罵他,讓他來陪我下棋。”
“既是周大人的意思,我定當帶到?!?/p>
翰林院是個清閑的地兒,修撰的工作并不繁重,趙豐年每日跟齊晟看看書,討論經(jīng)典古籍,難得閑暇放松。
這日,他照常坐到坐到自己的書案前,正要取典籍,卻見光線被人擋住,抬眼一看,竟是榜眼顧子昂。
“聽聞趙大人乃是懷江府人士,不知趙大人對懷江府官員可有了解?”
趙豐年這下肯定了,此人定然是跟顧子升是本家,他此前給顧子升的信中問他認不認識一個叫顧子昂的人,只是還未收到回信。
“顧大人可是想問懷江府同知顧大人?”
只見他面色一冷,“那等不思進取之徒,有何可問?趙大人年紀輕輕,前途無量,實在應該結交一些志同道合之人。”
趙豐年還笑著,眼里卻沒了笑意,“顧大人所言甚是,只是這何為志同道合,卻是各人自知了?!?/p>
“我是念及同榜之誼好言相勸,也言盡于此了?!?/p>
顧子昂甩袖而去,趙豐年正要坐下,卻見齊晟走了過來。
“你之前認識他?”
“今日
翰林院掌院學士姓常,是個挺和氣的上官,至少,趙豐年從未見過他冷著臉,而今天是頭一次。
“掌院學士,可是又何要事?”
常學士看了他一眼,“今日陛下同內閣諸位大人在御書房議事,事關北地,你會試時事篇可是自己所想?”
趙豐年大概明白了,“不過是按照北地傳聞推斷之法,具體情況,還要看北地情形因地制宜。”
“記住,一會兒面圣,也要如實說來?!?/p>
趙豐年微訝,“是,學士?!?/p>
“陛下,那北方戎族屢犯我邊疆,不出兵只會讓蠻子越發(fā)猖狂!”
“此言差矣,北地剛回歸我朝版圖不過兩年,自前朝起,過去五十年里,北地百姓深受外族壓迫,如今正應該休養(yǎng)生息才是?!?/p>
“臣附議,連續(xù)兩月來,滴雨未落,不管是北地,就是西南,也出現(xiàn)了大旱,這時候出兵,勞民傷財,屆時北地必生靈涂炭吶!”
“那蠻子也缺水少糧,正是攻打的最佳時機,不打跑蠻子,如何休養(yǎng)生息?”
天元帝看著底下爭論不休,一直未出聲,這時,身邊的公公回稟人到了。
“宣?!?/p>
底下有大臣留意到,不禁好奇,卻只見翰林院常學士帶著個年輕的后生走了進來。
“這不是新科狀元趙豐年嗎?”有人認了出來。
也有人想到了,這位當初的會試殿試均對北地有所見解,只是總不至于讓這么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后生來決斷。
“微臣參見陛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