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搞清楚?!?/p>
手指在她耳朵上摩挲,然后是耳根,耳后,緩解恐慌發(fā)作的有效方式是肢體接觸,幫助她重新感受到物理世界。
食指滑到她后頸,拇指扣在她喉間,同步加重力氣,扼緊。
“是你需要我,不是我需要你?!?/p>
在一瞬間的窒息感中,李篤看到了一簇火焰。
幾個小時前,那幾乎要燃燒一切的烈火從方規(guī)眼中闃然熄滅,但它們沒有消失,而是轉化出另一種形態(tài),隨著撫摸和碰觸,輕飄飄落向她。
李篤清晰感受到火種在她體內生根,發(fā)芽。
“別把我當你的試驗品了,李博士。”
驟然間,一切知覺回歸。
李篤終于看清也抓住了眼前的人。
烈火就那樣升騰起來。
李篤喜歡火,極北的孩子都喜歡火,經歷過零下三四十度沒有暖氣的夜晚,沒有一個孩子能拒絕得了火焰的溫暖。
在極北,五分錢一盒的火柴是硬通貨,得用一把啤酒瓶蓋換。賣火柴的小女孩不僅僅是一篇課文,還是一篇取暖指南,那些仿佛太陽再也不會升起的夜晚,街頭巷尾總有一群等媽爸回來的小孩,三根五根地湊出一堆,然后扎成一堆,爭先恐后地汲取著些微暖意。
而且一把火就能燒掉臟東西,燒得干凈、徹底,不留痕跡。
再沒有比火更方便的清潔工具了。
可是李小蘭不喜歡。
李小蘭極度厭惡、恐懼火。
南方的冬天,溫度沒那么低,但也冷,颼颼的寒氣凈往骨頭縫里鉆,無論如何都沒辦法驅逐它。
李小蘭身上一直縈繞著這樣的shi冷寒意。
李篤冷怕了,她總有辦法找來火柴,找到打火機,燒一簇能讓自己和李小蘭都能暖和起來的火。
李小蘭卻會拽開她,把她丟到工廠門口、派出所門口、學校門口,以及十字路口。
她的眼神沒李篤好,她以為距離夠遠,李篤就看不到她。
李小蘭躲在樹后、墻后,甚至一輛根本擋不住她的自行車后邊,雙手交握,做著祈禱的手勢,祈禱有人把小孩帶走。
李篤知道李小蘭沒去過教堂,上帝聽不到李小蘭的祈禱,所以她從來都是安安靜靜地等待,等著李小蘭披著夜露深一腳淺一腳回來找她,心不甘情不愿留出背后冷冰冰的陰影給她。
后來,李篤不再在李小蘭面前點火,也很少在李小蘭面前出現(xiàn)。她會跟在李小蘭身后,藏進她的影子里,整日整日被陰郁和shi冷籠罩。
李篤不是不怕冷了,是她忽然觀察出一個規(guī)律。
太陽會升起,冬天會過去,夏天會帶著滾滾的熱浪將冬天碾碎成噩夢。
噩夢會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