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比李篤還相信李博士,相信她如果選擇成功,她就會成功,如果選擇失敗,就會失敗。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她不會評價,也不管。
李篤想,再沒有比這樣一句話更能給她安全感的了。
四舍五入,圓圓真的愛她。一直都是。
背著二十公斤啞鈴騎行十五分鐘其實有點費肩膀。
轉念一想這也算是發(fā)展朋友圈,李篤又不累了。
岑部長有個李篤見過的官方背景辦事人員里最稀缺的特質:無為而治。
很多時候,她不因為職位背景,假定你必須這樣那樣。如果岑部長想把一件事做成,她會找出其中的優(yōu)勢和利害關系,趨利避害,不斷通過各種柔和的方式方法強化突出優(yōu)勢,但不會把力直接作用于你本身,給你開放的選擇性。
李篤選定某些課題或做某些實驗也是這樣,她不假定課題一定實現,不強求實驗結果。她會在種種元素里憑經驗和推理,再加上一點點直覺排除干擾因素,選擇有利因素,最終將結果導向自己的設想。
過程中既不違反已知的客觀規(guī)律,也不過分自我主觀主義,讓事情自然地發(fā)生、自然地進展、自然地開花結果。
岑部長的做事風格,就像陽光雨水,只是催化劑,只是發(fā)光發(fā)熱得恰到好處,下雨下得恰到好處。當然了,前提是,你在她所照拂的土壤。
就像她會把地點直接定在咖啡廳,然后點兩種口味的咖啡,讓李篤來選,給予充分的自由,同時避免過多的損耗。
不像沈曉睿,總要虛偽地問一句“這里行不行,哪里好不好”。李篤沒空搭理她。
岑部長這次找她恐怕是有政治任務,開場竟用了“辛苦您來一趟”這樣的場面話,李篤也不能說自己剛從床上爬起來,委婉回她“出來休息會兒”。
不咸不淡扯了幾句,岑部長便把話題引到了課題。
她說出“聽說快的話一年就有成果落地了”,李篤稍感意外。
這件事李篤只和沈曉睿提起過,為了搪塞alice發(fā)派的尋找合作伙伴開展商業(yè)轉型的命令。
圓圓會把這樣的消息歸類為“絕密”,那么,作為政府招商的岑部長為何知曉?
岑部長說,是sil講的,還介紹說是沈總的老板。
李篤當然知道sil是沈總的老板,sil也是她老板。
她更意外岑部長提起sil的語調,熟稔、親昵、自然,以及微妙的停頓。
岑部長最后才提出她的來意:“我單位將與央電合作成立數算中心,應該是長三角最大的數算中心。領導讓我問問,李博士是否愿意考慮跳槽?”
不確定岑部長平時的行事風格如何,單李篤所觀所感,一旦有什么事情岑部長認為非常不靠譜或者利益不夠答復對方,要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要么不自覺流露出一種“你就當我善意地開個玩笑”的信號,有所鋪墊,她提出的請求,即便被拒絕,即便是非常生硬直接地拒絕,也不用在意是否會傷到她的感情或自尊。
李篤喜歡這種毫無負擔的交往,喜歡這種能夠適配她而不需要她費很大力氣去兼容的。她想,如果有可能的話,把岑部長發(fā)展成為朋友就很不錯。
于是李篤也很善意地說:“我賣過自己一次,人給的夠多了,就這樣吧?!?/p>
如果岑部長把這句話傳達給sil,那今天這次赴約可謂一石二鳥——既完成了發(fā)展朋友圈的任務,也向大boss表達了忠心。
本月社交和職場管理,達成。
李篤把這次交流完完整整發(fā)給了圓圓,不出意外得到了陛下的朱批:「干得漂亮。」
不過這事兒還沒完。
幾天后,李篤忽然收到岑部長短信,「快醒醒!李博士!你要被發(fā)賣到錦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