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這個現(xiàn)實的李篤有陣子相當心灰意冷。
然后她開始想,如何讓這顆小太陽只為自己閃耀——不不不,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用只為自己——如何給自己的陽光多一點?
首先,李篤要加深大小姐對她的印象,讓大小姐在“李篤”這里花費的時間超過任何人。
那么就要滿足她的喜好,像用糖、玩具、漂亮衣物等等一切吸引小孩子眼球和心思東西引誘她。
這很難。
因為大小姐非常、非常喜新厭舊。
她很難對什么事物產(chǎn)生長久、專一的喜歡。
認識到這點,李篤耐心觀察了一段時間,同時去鎮(zhèn)上圖書館翻閱了不少心理學書籍。
綜合囫圇吞棗的書本內(nèi)容,李篤模模糊糊感覺到,大小姐的喜新厭舊對她來說或許是件好事。
上有偏執(zhí)狂初見端倪的變態(tài)父親和一年一大半時間不著家的母親,下有不對照名冊沒法認全的二三十號姐妹,大小姐的內(nèi)心遠不如表面看起來那么充盈。
事實的確如此。
方規(guī)有太多玩伴了,這個玩伴陪不了她可以馬上找下一個。
這也導(dǎo)致她無法和人產(chǎn)生深入鏈接。
大小姐喜歡熱鬧,喜歡追逐新鮮事物——恰恰印證了“喜新厭舊的人通常內(nèi)心極度匱乏”的理論,難以名狀的缺失感讓她總是不自覺地尋找什么東西。
李篤找到了切入點。
李篤腦子里有太多故事給方家這位尋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小姐震撼了。除了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的故事,李篤還會給方規(guī)手工做各種新鮮玩具和科學實驗:火山爆發(fā)模型、鹽晶花、潛水艇、彩虹牛奶、彈跳小球、跳舞紙片、火柴塔……
給大小姐講故事,展示有趣的科學實驗,或者將她天馬行空的幻想變成現(xiàn)實……占據(jù)了大小姐相當一部分的時間和注意力。
這些偶爾讓李篤也煞費腦力的活動帶來另一個好處,大小姐逐漸拉開了她和大院其她姐妹的距離。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
大院里沒有一個小孩像李篤一樣,既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又有遠超同齡人的心智——這讓她的教化過程游刃有余。
李篤定義的教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心理塑造過程,通過“教化”創(chuàng)造一種“我們彼此需要”的深度依賴關(guān)系。
只是依賴還不夠。
或者說基于新鮮感和“李篤最好玩”的表層依賴不夠。
李篤需要制造更深層次的、心靈層面的情感鏈接。
ericberne的著作《行為的心理》提供了一種方法:制造拯救感。
讓她為你產(chǎn)生責任感,認為照顧你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她能照顧你,而且對她來說,僅僅舉手之勞即可達到這樣的效用。
這點也不難,應(yīng)該說相當順利。
感謝李小蘭的恐慌癥,感謝恐慌癥的遺傳性。
教化過程的里程碑事件之一,當屬大巴車上她向方規(guī)陳述自己人生中最大也是最瘋狂的秘密。從那時開始,李篤認為她和方規(guī)的關(guān)系正式吹響了“獨一無二”的前奏。
大小姐鄭而重之地承諾,一旦李篤恐慌癥發(fā)作,她一定會“碰碰她”。
李篤也在不久后投桃報李:無論何時找“李篤”,她都會第一時間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