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便是易經(jīng)類的東西,卜子夏的《子夏易傳》。
當(dāng)然了,這些東西試卷上是沒有的,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什么卜子夏,還有什么《子夏易傳》,全部沒有。
只有一部《道典》。
方正直的筆涮涮的動了起來。
“剝,不利有攸往。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
“盈而虛之,天之道也……”
這一問問的是坤下艮上的布置,可以原文作答,雖然考的是易經(jīng)類的題目,但是,答起來卻并不是太困難。
一題答完,方正直便又跳到第二題。
第二題直接就跳到了《鬼谷子》,而且,還是考的《鬼谷子》中的謀篇,問的是三儀,最后,還要附上考生們對三儀的理解。
不得不承認(rèn),朝試中的試題確實(shí)很難。
在不知道有鬼谷子,也不知道謀篇的情況下,卻要在腦海中確認(rèn)出三儀的出處,還要有自己的理解,確實(shí)非一般人所能答得出來。
不過,這難不倒方正直,他的腦海中有著現(xiàn)代的翻譯,里面有著最精簡和深刻的總結(jié)與歸納。
理解?
后世近千年的總結(jié),就是最好的理解。
第二題很快寫完,方正直又開始繼續(xù)往下寫……
……
方正直寫得很快,筆鋒與紙尖的涮涮聲在整個房間中都能聽得見,因?yàn)椋腥硕荚诳粗秸薄?/p>
那眼神如同見了鬼一樣。
就連平陽也是瞪圓了眼睛望著方正直停都不帶停的動作。
然后,平陽使勁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她完全不相信,一個人能把這種難度的試卷寫得如此之快……
昨天晚上,她可以親眼看到幾大朝臣在那里抓耳撓腮的苦思冥想。
一個個都愁得眉毛都差點(diǎn)白了。
可是,為什么同樣的試卷,在方正直的面前,卻像是即興作答一樣的,根本連停都停不下來。
平陽就坐在方正直的左手邊,所以,她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方正直的動作,看一眼試卷,然后,就開始下筆。
接下又往下移一題。
不到片刻的時間,似乎試卷上就寫滿了。
“這是在抄吧?”平陽很想站起來把方正直給舉報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身上也有答案,她便又將這種想法給壓了下來。
燕修是第一次與方正直一起參加朝試,所以,并不知道方正直做文試時的狀態(tài),頓時也被方正直這夸張的速度給嚇了一跳。
腦海中下意識的就閃過一個念頭,這試卷他做過?
可轉(zhuǎn)念一想,不太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