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初被李傕禍害過的人家紛紛站了出來,他們非常清楚,今天就是清算的日子,而這些人除了百姓,還有很多氏族子弟,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指認那些人,然后等著看他們被成批的砍頭。
賈詡與張遼很不理解袁云為何要這么麻煩,直接把這些人抓在一起砍了就是,至于罪名什么的根本就不重要,這個時代只要戰(zhàn)敗,那么你的一切過去都可以寫成罪狀。
你曾經(jīng)是良善之人,樂善好施,那么你的罪名就是籠絡(luò)人心,圖謀不軌。
你有很多朋友,為人仗義,那么你的罪名就是拉幫結(jié)伙,非法聚眾,圖謀不軌。
你姓項,很好,圖謀不軌。
你姓劉,很好,也是圖謀不軌。
總之四個字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袁云卻非要繞個大彎子,不僅需要找人出來指證,還要立下字據(jù),這才能實行砍頭。
其實這些人即便沒有人指認,他們也活不了。就算是賈詡這么說了,袁云依然沒有改變主意。
其實袁云只是想走一個審判的流程,讓他殺掉手無寸鐵的人,他總覺得會很不安,所以才弄出這么些麻煩的事來,他只是想有限的彰顯一下人權(quán)這個概念,雖然他也知道,人權(quán)在東漢末年還不如狗屎,至少踩了狗屎還會罵兩句,沒了人權(quán)則絕對不會有人吱聲。
唰!
又一排人頭滾了下來,血跡甚至濺射到了圍觀的人群當(dāng)中,沒人躲避,有些還大聲嚎叫著把那些血液舔進嘴里,然后不斷的大喊著什么痛飲仇人血的廢話。
袁云有些膩味了,觀看砍頭這種事情只有變態(tài)或是劊子手喜歡,前者滿足某種需求,后者滿足錢包,但是正常人就真的沒什么可滿足的了。
將砍頭的事情交給了賈詡,這事需要他來完成,因為他總是覺得自己虧欠了長安百姓,那么這次就讓他做個長安的英雄,在享受了那些百姓的歌功頌德后,希望可以治愈他那所謂的良心。
張遼緊緊跟著,他一直在建議袁云去見見被救下來的李利,還有李應(yīng)等一眾降將,但是袁云拒絕了,因為他實在做不到這邊歡快的在砍李家人頭,那邊就開始和李家人稱兄道弟,把酒言歡。
將事情交給了張遼,自己則借口偶感風(fēng)寒,返回了自己的營帳,這個時代偶感風(fēng)寒可是大事,所以誰也不能說出什么不是來,這也使得這句借口成了很多歷史劇中常用的橋段,就好像后世的堵車,忘記調(diào)鬧鐘等等。
進到了營帳之后,袁云頓時感覺一陣輕松,柳依依那迷死人不償命的笑臉,就這么盛開在了眼前,而另一邊更加迷人的師姐貂蟬,也微笑著看了過來。
還是家里人舒服??!
袁云感慨一句,然后緩緩坐在了躺椅上。
之所以進了城還住在營帳里,賈詡只說為了安全,袁云此刻卻覺得十分多余,因為害得自己兩位家人還要受苦。
倒霉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