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荔點點頭。這幾天看下來,平均每天能有個三百文左右。
她眼下只做早上的生意,天氣不好就二百出頭,人流量高就能接近四百文。
刨除成本,凈利潤每天能有一百文。
這不是說梧桐街就冷清到每早那幾個時辰,都只有三四十個人光顧沈記,畢竟天子腳下,又臨近京兆尹府,早上要做活上工的人不少。
只是沈記面館人手十分有限,鋪面又小,能接待的客人數(shù)量怎么也多不起來。
加上單價偏高,也不是人人都能天天來這兒吃的。
不過這樣一來,沈記跟同條街其他鋪子的關系還算不錯。
“擴建雇人新菜單”
沈荔往桌上一趴:“怎么什么都要錢?。 ?/p>
芳姨失笑,給她倒了碗紅棗湯:“做生意不就是這樣子,樣樣都花錢。不過小姐,在能買下隔壁鋪子之前,您可先別忙著買桌椅裝飾了?!?/p>
沈荔扁嘴:“知道啦——”
大約是她往木匠鋪子跑得太勤,別說芳姨,趙大趙二都時刻警惕她頭腦一熱掏錢買下整套的新桌椅。
誰讓她窮講究,銀子沒賺到多少,重建沈記的圖紙已經(jīng)畫好了。
簡練整潔的布局和全新的桌椅,精要地點綴上些許花卉或掛畫、擺件
這才是她該呆的地方嘛!
不過芳姨盯著錢也好。沈荔捏捏眉心,喝了口紅棗湯:“總之,要擴建,就必然要就近買下別的鋪子。要買鋪子,至少得有一百五十兩備著”
隔壁香粉鋪子的掌柜很是健談,閑聊兩回就透露了隔壁那間鋪子的價格。
五十兩!
香粉鋪子也不算大,沈荔一心想攢夠錢,把兩邊鋪子都買下來打通,大堂才能寬綽幾分。
藥鋪那邊要價更高,一百兩是打不住的,遑論后續(xù)的裝潢布置了。
別說大伯母給她那六十六兩,就是加上喬裴留的二十兩也不夠用。
這樣一來,薄利多銷就不值得追求了。
要賺更多的錢,光靠數(shù)量積累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又不是現(xiàn)代賣薯片方便面,古代沒有那么廣泛的鋪貨渠道和消費群體,這種速食就算做得出來也賣不出去。
所以就要賣更貴的菜,來擴大利潤空間。
早市可以適當減量,留出空余來經(jīng)營中午和晚上的兩餐飯
芳姨也贊成她的想法:“做這樣的生意,才更有賺頭。”
芳姨對現(xiàn)在的日子已經(jīng)算是滿意。她沒嫁過人,也沒有孩子,從出生就在沈家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