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唐末“牙兵”的起源,他們沒有一點紀律,一點不順心,就用武力達成自己的心愿。
現(xiàn)在前往漢函谷關(guān)的范陽士卒就是如此。
順著谷水,即將到達谷城的時候,范陽兵卒產(chǎn)生嘩變。
上萬士卒的意志,集中于一點。
他們不再聽從張忠志和安忠臣的命令,要求大軍返回,跟隨大軍主力一起回河北。
他們不想像新兵一樣逃跑,因為他們的家在河北、范陽、漁陽等地。
任憑安忠臣大罵,大軍立于谷水不發(fā)。
“想要造反嗎?”
行軍司馬何元辿呵止這些范陽士卒。
他拿出自己大將的威勢,準備威服他們。
但范陽士卒不為所動,他們不尊軍令,格外團結(jié)。
“誰不聽令,便殺死誰,以儆效尤!”
何元辿再次大喝一聲。
“先殺死你!”
暴兵憤怒再次被點燃,數(shù)以百計的士卒群起,持矛攻向何元辿。
“噗嗤!”
何元辿還未反應(yīng)過來,便被數(shù)十支長矛洞穿。
又有一些暴兵沖向平時對士卒非打則罵的安忠臣。
安忠臣還在罵范陽士卒的時候,數(shù)百范陽士卒已經(jīng)將他圍住。
“放肆!你們不想活命了嗎?”
安忠臣指著暴兵說道。
“殺了賊人,我們才能存活?”
暴兵齊喝,將安忠臣視為阻礙他們回家的賊人。
他們不待安忠臣回應(yīng),挺矛而來,安忠臣的數(shù)十名親衛(wèi)瞬間就被殺死。
“混賬!”
安忠臣恐慌大罵,他雖驍勇,但寡不敵眾,長槍還未掄幾下,就被已方士卒挑開盔甲,刺破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