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晟便笑,“那時候你可把我們這幫人壓的不輕,我記得離開書院之時,同窗們得知你今次也要參加會試,紛紛交代我好生發(fā)揮,給他們爭口氣,會試結果一出,我立馬往青州送了信,怕是諸位同窗得知我如此不爭氣已然心痛不已了?!?/p>
“齊師兄還是這般風趣?!?/p>
“你來的晚了幾日,沒趕上好戲,前幾日,咱們榜眼顧編修跟人別苗頭,被劉學士瞧見了,當時臉色那叫一個難看?!?/p>
趙豐年驚訝,“那看來,我們這位同榜還是率性之人。”
“哈哈哈,趙師弟講話還是這般有意思,確實,率性之人?!?/p>
旁人見他二人關系熟稔,好奇問之,這才得知兩人曾為同窗,能一起考上,即是同榜,又是同窗,此時又是同僚,皆是羨慕不已。
畢竟,這都是以后能在官場上相互扶持的。
沒等眾人感概,午時休息之時,竟見戶部侍郎張大人找了趙編撰。
“張大人,青州一別,如今果然應了豐年當年那句話,京城再見,張大人一向可好?”
戶部侍郎就是張謙了,此時也笑,“都好都好,自從知道你鄉(xiāng)試得了解元,我就猜你定是要來京城了,果然前不久他們告訴我說會元是懷江府之人,那時就想去拜訪你,又恐擾了你讀書,竟是拖到了今日?!?/p>
趙豐年連忙作揖,“張大人這話就讓豐年慚愧了,我來了京城,本該去拜訪才是,張大人不怪我失禮才是,等得了空,我定登門拜訪?!?/p>
張謙衙門里還有事,只說了幾句便離開了。
齊晟便走了過來,“方才那位是戶部的大人?”
“正是戶部侍郎張謙張大人?!?/p>
“張大人模樣倒是符合我對戶部大人們的想象?!?/p>
趙豐年就樂了,他早就覺得張大人像個富家翁了。
“看來師兄是想之后去戶部歷練了。”
“也只是這樣想想罷了,哪里是人人都能去戶部的。”六部之中,也就戶部跟吏部人人向往了,而又屬戶部最有錢。
翰林院的升遷模式無非兩種,一種是通過每三年的考核,留館,一步一步往上走,直到內(nèi)閣,另一種就是選擇前往六部或者外放為官,做出一番事業(yè),再一步一步升上去。
前一種穩(wěn)扎穩(wěn)打,就是熬時間,且一個蘿卜一個坑,并不是你熬到了時間就能上去的,還要看有沒有你的位置。
后一種,風險大,但是升職快,屬于只要你干得好,總有一天再回到京城,任職京官,從六部到尚書,再兼任大學士,入內(nèi)閣。
趙豐年為自己規(guī)劃的是外放,只等明年新一榜的進士入了翰林院,他就準備遞請求外放的折子了。
休沐的時候,趙豐年果然去了一趟張府,與此同時,還拜訪了國子監(jiān)祭酒周立民,也就是顧子升的老師。
趙豐年早就有了拜訪周立民之意,只是此前國子監(jiān)同禮部一起主持會試,為了避嫌,他方才沒有去,如今一切塵埃落定,他自是要登門拜訪的。
“子升跟我說了許多你的事情,可以說,我對你的事可不陌生?!?/p>
“子升兄也常跟我談起您這位老師?!?/p>
周立民起了好奇心,“哦?他都說我什么了?”
趙豐年笑,“說您對他關懷備切,耐心教導?!?/p>
“就沒說我喋喋不休,長篇大論?”
“子升兄的性子,就是您當真如此,他也只會在一邊喊‘對對對’吧?如何會覺得是不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