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帳外響起的鼓聲,很快就在周圍的營壘中傳開。
聽到代表著“召見”的鼓聲后,除去承擔防衛(wèi)重責的一些人,其他將率都朝著龍帳趕來。
來到龍帳外,石守信正好撞見了李處耘——這不巧了嗎?
準岳丈碰上真岳丈,石守信的目光專注而赤裸,看的李處耘躲閃連連。
得虧這是在龍帳外,石守信還不敢太過放肆,不然他高低得和李處耘說道一番。
隨著帳外到達的文武官員越來越多,在禮官的監(jiān)督下,文武分成兩列依序站好,而后便在禮官的引領下進入了寬闊的龍帳中。
雖出征在外,然君臣之分有別。
趙匡胤當下所處的龍帳,地位與開封城內的崇元殿相差無二。
因慕容延釗負責大營的守衛(wèi),身為殿前副都點檢的石守信,作為當下眾臣中身份最高者站在首位進入了帳內。
一進入大帳中,石守信就察覺到趙匡胤的投來的目光。
要說在潛邸諸臣中,是趙普、沈義倫與趙匡胤最為親近的話,那么在昔日的“義社十兄弟”中,石守信才是與趙匡胤關系最為親密的人。
石守信幾乎與趙匡胤同時投入郭威帳下,當年他們二人還未顯達的時候,經(jīng)常在戰(zhàn)場中生死相依。
趙匡胤的目光在石守信身上與案上軍報之間流轉了一番,石守信就大致明白了趙匡胤的用意。
石守信連對著趙匡胤微微一拜,以示領會。
趙匡胤與石守信的暗中交流,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眾臣入帳后,先對著御座上的趙匡胤行了大禮,在趙匡胤示意免禮后,方才依照位次各自入座。
眾臣一落座完畢,趙匡胤便將軍報交由沈義倫,接過軍報后,沈義倫在群臣的注視下展開讀了起來:
“臣澶州防御使有事奏聞陛下”
一聽這開頭,帳內眾臣精神齊齊一振。
在聽到鼓聲時他們心中都曾猜測過,趙匡胤召集他們的目的。
當聽到“澶州防御使”五個字時,稍微有些政治嗅覺的大臣,心中都知道接下來的事會不簡單了。
至于石守信,更是暗中做好了一切準備。
“臣奉密詔,提控鶴精銳五千,星夜兼程,身逾太行,直抵壺關城下。”
當沈義倫念到這一句時,帳內的大部分不知這事的大臣臉上都露出驚異之色。
眾臣都知道趙德秀隨軍出征一事,可自趙匡胤來到高平城外后,幾次議事中都未見到趙德秀的蹤影。
那時許多大臣還以為,趙匡胤是將趙德秀留在了洛陽。
眾人心知肚明,趙德秀隨軍是為了立功。
而以趙德秀的身份,哪怕趙匡胤愿意舍得,趙德秀自身也很可能不愿親上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