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換做秦始皇、漢武帝等冷血政治生物看見長子哽咽的模樣,高低得斥責一番。
好在趙匡胤不是。
趙匡胤政治能力不俗的同時,他并不冷血。
趙德秀的仁孝,讓趙匡胤心中對他的父愛大增。
趙匡胤沒有回應(yīng)趙德秀的話,他拉住趙德秀的手,將他帶往幾步外的臺階處。
在將趙德秀按在臺階上坐下后,趙匡胤也一屁股坐在了更高的一層臺階上。
這君臣同坐的一幕,嚇得遠處的眾內(nèi)侍跪倒在地,不敢直視。
趙德秀也覺得不妥,他正要起身,卻被一句話給攔住。
“現(xiàn)在開始,喚我父親?!?/p>
這一刻起,在象征無上權(quán)力的冰冷大殿中,坐下了兩位父子。
“不是為父不愛惜自己,是生活在這煉獄中,為父若不拼搏,怎能保護你們?”
因坐在趙匡胤身前,趙德秀看不見趙匡胤的神色,但趙匡胤的語氣中有著許多無奈。
時勢造英雄,可又有哪位英雄,是天生愿意生活在亂世中呢?
“我是一步步從尸山血海中走過來的,因為我走過,我不想你再走一遍。”
趙匡胤以父親的關(guān)懷口吻,表達了他對趙德秀“代父出征”一事的看法。
趙德秀早知單憑孝心二字,或可讓趙匡胤父愛大動,但不會那么容易讓趙匡胤答應(yīng)他。
以情動之后,當繼續(xù)以理曉之。
既然趙匡胤讓他稱父親,那他就化家為國論上一番:
“父親,我想親赴疆場,既是為您身體考慮,亦是為整個趙家考慮?!?/p>
當說出這句話后,趙德秀沒聽到趙匡胤的任何回應(yīng)。
好在今日趙德秀之所以會支持親征,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接下來的話奠定基礎(chǔ)。
趙德秀斟酌用詞著繼續(xù)說道:
“我知父親想親征,一是有以天下為己任之任,二是不想兵權(quán)旁落。”
此話一出,趙匡胤伸手輕拍了趙德秀肩膀一下,示意他繼續(xù)說。
見趙匡胤有所反應(yīng)了,趙德秀接著說道:
“父親是天子,天子一次親征尚可,但親征一事終不是長久之道。
兵權(quán)一旦旁落異姓手中,危害甚大,故建極之初父親便讓叔父擔任殿前都虞候一職。”
“可在軍略一事上,叔父并不盡如人意。
暫不提騎射、刀術(shù)等方面,祖父在世時曾考教過叔父,問他來日若領(lǐng)兵作戰(zhàn)當如何。
叔父對之,他將設(shè)陣圖以讓麾下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