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我校學子陳卿電影《狩獵》票房超過6000萬,拿下2000年度票房冠軍?!?/p>
當陳卿再次回到學校的時候,又發(fā)現(xiàn)了一條樸實無華的橫幅。
他就有些哭笑不得,北電也太愛掛橫幅了吧?
自己拿下金棕櫚的橫幅才拿下去沒多久,怎么就又掛了一個?
這條橫幅比之前的金棕櫚橫幅還稍稍設計了一下,“6000萬”和“票房冠軍”兩個詞都比其他字要大一些,還加粗了。
對此陳卿有話說,這哪個設計師設計的,怎么不把“陳卿”兩個字也加粗一下。
這兩個字才是重點??!
“陳卿實在太厲害了,剛拿完金棕櫚,就又拿了票房冠軍。”
“這可是6000萬啊,實在太恐怖了,只從票房看的話,他比張易某都要厲害吧?”
“何止張易某,如果只看票房,陳凱哥也不如陳卿啊?!?/p>
“還有那個馮曉剛,一個獎沒有,硬被吹成和張易某、陳凱哥并列的‘三大導’,全靠賺點票房撐門面了,結(jié)果呢,票房也直接被陳卿吊打?!?/p>
“這么一看陳卿簡直牛到天上去了,以一己之力鎮(zhèn)壓三大導啊。”
“不說票房,單看拿獎,陳卿也比三大導厲害吧,處女作就能拿下金棕櫚,三大導哪個做到了?”
許許多多的學生在橫幅下面駐足,在議論的熱火朝天的同時,眼神中也全是熾熱。
陳凱哥也好,張易某也好,雖然大名如雷貫耳,但是離他們太遠了,很多人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
但陳卿不一樣,陳卿跟他們在一個學校讀書,是他們身邊的校友,這關系天然的就要近。
以后離開學校了,說一聲跟陳卿是校友,誰不高看一眼?
那些跟陳卿關系好的,能說上話的,這都可以成為吹噓的資本。
“那個金棕櫚大導陳卿知道吧,別看他拍電影這么厲害,當初在學校的時候,經(jīng)常借我的課堂筆記抄……”
類似的話說出去,豈不是瞬間成為焦點?
“《狩獵》的慶功宴,老師一定要來。”陳卿這次回學校主要是送慶功宴邀請函的,老規(guī)矩,第一個“光顧”的,還是老師王流。
“當初你拿著《狩獵》的劇本來到我家,說想拍電影,我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這部電影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王流翻了翻大紅的喜慶帖子,頗為有些感慨的說道。
“離不開老師的支持,要不是老師帶我去青影廠,或許《狩獵》根本就不會誕生?!标惽湔f道。
“行了,這種話就不要說了,《狩獵》能成,跟我還真沒太大關系。就算沒有我,青影廠也會跟你合作的,畢竟這本子很好,你又有資金。”王流把邀請函放抽屜里,“陳卿,《入殮師》好好拍,爭取也能像《狩獵》一樣,捧回個大獎回來?!?/p>
“我會的,我也希望能再在歐洲三大有所斬獲。”
“你沒有驕傲自滿就好,雖然《狩獵》取得空前成功,但你畢竟只拍了一部電影,距離真正的大導還有些距離。我知道很多人都這么叫你,可你要知道,你其實還不能算大導的。張易某為什么是第一大導,就是因為他有很多優(yōu)秀作品傍身,你只有再拍出幾部同樣優(yōu)秀的作品,你大導的地位才能真正被認可?!?/p>
“我知道了老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