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
楚雄嘴里重復(fù)著方陽的話,目光之中閃爍著精光。
好似有一道神秘大門正在為他打開。
滿朝文武,皆是皺眉沉思,這個詞匯對他們來說,有些新穎。
良久之后。
丞相趙相如才滿是好奇地看向方陽。
開口問道:“何為以工代賑,又當(dāng)如何進行?”
方陽微微一笑,隨后不疾不徐的解釋道:“大災(zāi)年間,百姓田地沒了收成,而且這些最底層的百姓也沒有其他收入,便造成了沒有銀子可用。”
“沒有銀子可用,那么他們就買不起糧食,因此,此時的他們也就只剩下了自己的勞動力?!?/p>
“而此時的他們勞動力也是最廉價的,而臣所提出的翻修縣衙、道路和碼頭,并不是讓百姓服徭役,而是有償勞動?!?/p>
“此時,這些百姓的勞動力是極為廉價的,往常數(shù)十文一天的勞動力,此時十文或者更低的價格,便能聘用他們一天?!?/p>
“屆時,衙門聯(lián)合地方富商出資聘請流民做工,他們只需要極少的銀錢加上一頓飯,便能讓百姓為他們效勞,同時還能收獲的感恩?!?/p>
“這對于一心想要名聲的富商來說,也能達到他們的目的,讓人稱其為善人?!?/p>
“因此,百姓可以獲得銀錢,有份工作,穩(wěn)定浮躁的內(nèi)心,富商又能出很少的錢,便能為當(dāng)?shù)厣踔潦菫樽约盒蘅樀缆穲@林,衙門又能解決流民之事,完成賑災(zāi)。”
“同時還能降糧價穩(wěn)定,達到百姓穩(wěn)定,富商得名,衙門賑災(zāi)的四贏局面。”
隨著方陽的話。
趙相如滿臉動容之色,忍不住夸贊道:“好一個以工代賑,此法當(dāng)為賑災(zāi)最好之法!”
崔皓也是滿臉震驚。
原本,他以為自己已經(jīng)很厲害。
依靠自己的才學(xué),家世,輕易便將一百文的糧食壓到了七十文。
但是現(xiàn)在聽方陽如此一說。
只覺得自己竟是猶如井中之蛙,坐井望天。
楚雄也是眉頭微皺。
方陽這一番話,直接給他帶來一個嶄新的思路。
也讓他明白,原來,朝廷賑災(zāi),從來都不是只有一條路。
竟是還能這么玩。
以工代賑!
在百姓遇到天災(zāi)之后,為了生存,朝廷只需要很廉價的價格,便能讓他們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屆時,不管是修路還是架橋,不管是修河還是拓江,只要給錢,那邊有用之不盡的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