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叔,有三百壇成品?!?/p>
勇叔皺眉道:“太少了,最少也要五百壇。”
“另外五百壇還有三天才能腌好?!?/p>
蘇硯為了便于區(qū)分,每批貨都是分別囤放,還貼了生產日期。
“全都裝上,過年這幾天我就不來了?!?/p>
勇叔有備而來,帶來了十位家丁,三輛馬車上裝了一千個做工精美的陶罐,示意眾人卸車后,叮囑道:“蘇硯,這一千個罐子里的紅玉方用料要足,封裝要好,初六那天,我家老爺親自過來取貨。”
蘇硯點了點頭,也沒詢問緣由。
張員外對自己有知遇之恩,且都是錢貨兩訖,銷往何處賣價如何都和他無關。
八百壇紅玉方裝上馬車,家丁又往上面蓋了一層草簾。
勇叔給了十六兩白銀,告辭離開了。
家里還有五百斤黃豆,材料綽綽有余,只不過沒休息時間了。方杏兒和二愣,二愣娘中午也沒走,放下碗筷就去蒸豆腐塊了。
臨近傍晚,今天的工作告一段落,明天需要的材料也都準備好了。
趙玉嵐連忙示意方杏兒離開。
外出推銷紅玉方的村民也陸續(xù)回來了,紅玉方銷售一空,最少的賺了二十文銅板;大家嘗到了甜頭,都紛紛跑來訂貨。
宋老秋和宋老年兄弟倆去的地方最遠,紅玉方以每壇40文售出,六壇賺了150文。柳堡鎮(zhèn)羊肉館的掌柜表示要長期合作,讓下次多送點。
幾位賣便宜的村民捶胸頓足,后悔的腸子都青了。
好在是分區(qū)銷售,不然宋老秋兄弟倆都得被當成奸商,被打成血葫蘆。
當?shù)弥昵皼]有紅玉方出售后,一個個急得臉紅脖子粗。
“我這幾天多制作些紅玉方,過完年腌好了就通知大家。我蘇硯答應你們的事,絕對不會反悔,我能賺到銀子,也肯定會分大家一口湯?!?/p>
有了蘇硯的承諾,眉開眼笑的眾人道謝后便紛紛離開了。
宋老年來到了街上,低聲道:“大哥,咱們去找方杏兒,問問蘇硯還有多少存貨咋樣?”
宋老秋給了他一個響頭,板著臉道:“蘇硯精得跟猴一樣,急了眼六親不認,方杏兒露出馬腳,咱以后怎么賺錢?!?/p>
宋老年不滿道:“這點忙都幫不上,那咱家不白白養(yǎng)著方杏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