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成周一家三口現(xiàn)在住在那破草屋子里,大家是都知道的。
那四處漏風的草屋子,天晴、天熱住起來都還好,可往后大雨、冷冬,可就艱難了。
所以要趕在這之前,將屋子好好休整一番,可黎成周哪里來的錢?
用草、樹和泥土修屋子倒也不需太多成本,可總要有人干這些活吧?黎成周一個人就算能干,也干不過來這么多活。
而請人,那哪怕村里建房、修房都是大家搭把手,不用太多工錢,可總得給管個吃喝吧?
黎成周就連豆子都拿不出一石來,雜糧那就更是少了,還能供得上這么多人吃喝?
所以,來學做豆腐的,要出人力幫黎成周家修屋子,擴一左一右兩個棚子——實在是他那個草屋子的家太逼仄了些——再用夯土給圈個圈子。
另外就是做豆腐時,要帶上自家的豆子,這學藝時做出來的豆腐,也歸黎成周。
村長道:“我便做主,這一次出的豆子得有個一石?!?/p>
一石豆子,這倒也不算很貴,想學人家手藝,給人做好幾年白工都實屬正常,比如正在學習木工的李同,從十二歲起就送去了師父家,還是帶著不薄的禮去的,也是十五六時,才堪堪正式受教。
但人家?guī)煾敢簿褪諅€個徒弟就頂天了,黎成周這手藝可要教的“滿村”都是。
雖然算上滿村的豆子,這個“束脩”也便宜的很,可是他們也要考慮一下如何賣出去。
如果賣不出去,那這一石的豆子還花的值嗎?
——至于要去干活,大家都不覺得那是什么大事兒。
有人計較這些,但也有人家中不缺這一石豆子,想著到底是學了個手藝。
很快村長面前就湊上了六七個人,這狀況令一些遲疑的人一看,也加快了腳步,這一下就湊過去十五六個人。
村長卻是冷著臉,點出了兩個人:“吳三和黎三柱,你倆湊來是干甚?”
“你倆是能拿出來一石的豆子,還是能去干修屋建房的活計?”
黎成周雖然從始至終沒明說過,不想讓不喜歡的、有仇的人來學,可村長活了這么一把年紀,這點事情還能看不透嗎?
——跟黎成周鬧不愉快的那些人家,只要不是臉皮太厚,這會兒也沒湊上前來。
而被村長點出來這兩個人,就是村子里出名的賴子,游手好閑的很。
不等這倆人辯解,村長就道:“這手藝,不管咱們村里有多少人學上了,以后這一片的人提到豆腐,都得想到咱們村?!?/p>
“雖不是村里牽頭的生意,但也事關(guān)咱們村的名聲風氣,你們倆要是讓我抓到了小辮子,也別咱們村子小,住不了你們倆這大佛?!?/p>
村長這話就是表明,吳三和黎三柱敢鬧,他就能將人趕出村子。
吳三和黎三柱的爹娘倒是還活著,但一家是完全管不住,一家是也賴皮、和稀泥的性子。
村長就是看到這兩家漢子的臉色,這才說了這話。
——讓吳三和黎三柱湊過來,不就是想著占點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