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瑾連忙躬身。
“黃大伴一路辛苦,先去休息吧。本王還要事務(wù)要處理,等到晚上再為你接風(fēng)洗塵?!?/p>
“是,殿下?!秉S瑾看出了李徹的不高興,連忙躬身告退。
堂中只剩下王家父子,膽戰(zhàn)心驚地等待李徹對他們命運的裁決。
李徹卻坐在座位上,許久沉默不語。
兩人只覺得心臟都蹦到嗓子眼了,這種沉默甚是難熬,還不如直接把刀劍架在脖子上呢。
片刻后,李徹終于淡淡開口:“你們兩個,想活想死?”
王永年哆嗦一下,拉著兒子順勢跪倒在地:“罪臣,想活?!?/p>
李徹冷笑一聲:“堂堂侍中,也怕死啊?!?/p>
王永年死死低著頭,冷汗順著臉頰滴到地面上。
“罷了,本王帳下的確缺人,你既然已被朝廷判了刑,便是結(jié)案了?!?/p>
王永年剛松了口氣,又聽到李徹說道:“然死罪暫時可免,活罪難逃!”
“從今日起,你的命便是本王的,你以后只能‘戴枷辦公’,以此贖罪,可愿意?”
(請)
n
戴枷辦公
王永年錯愕地抬起頭:“殿下,何謂戴枷辦公?”
李徹冷然道:“本王說的不夠清楚嗎?就是帶著枷鎖辦公!”
戴枷辦公大慶人不了解,其實這是明太祖老朱發(fā)明的辦法。
老朱痛恨貪官,頒布了很多的法律條文去懲罰貪官,這些刑法太過于嚴(yán)酷,或者說貪官太多,導(dǎo)致出現(xiàn)了地方衙門空無一人的情況。
朝廷上的官員都是各司其職的,也不可能隨意調(diào)遣,所以老朱便讓在大牢中的官員繼續(xù)留任,戴罪辦事。
這就導(dǎo)致初明的衙門內(nèi),會出現(xiàn)一種啼笑皆非的場景。
一個手腳帶著枷鎖的官員,聽著頭頂傳來一聲正義威嚴(yán)的聲音:“你貪墨了多少銀子???”
當(dāng)被斥責(zé)得體無完膚,老實交代罪行后,他提起膽子抬起頭時。
竟然看到了一個同樣帶著枷鎖的人,一本正經(jīng)地坐在大堂上,而旁邊陪審的官員,也是相同的打扮。
反正大家都是貪污犯,都是自己人,那就互相審唄,都別客氣。
這種情況在明朝初期的朝堂很常見,貪官能活命就不錯了,戴個枷而已,至少暫時腦袋還在脖子上。